· 金书赏析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资讯-金书赏析>本文

侠的境界

发布时间:2015.09.16 12:00 阅读次数:1286 出自:本站    犹记得古龙的《楚留香》中的一句话:“武侠武侠,做到武字容易,但做到侠字困难。”而梁羽生也认为,武侠的重点在于侠,而不在于武,很多时候宁可没有武,也不能没有侠。这用于武侠小说的写作是很恰当的。后辈们写的武侠小说浩如烟海,但难见经典之作,问题在于2个字----浮躁!而为什么浮躁呢?在于重武轻侠。很多人认为,武侠小说不就是主人公在江湖上遇到一大堆的奇遇和艳遇吗。如果对武侠的理解如此,自然写作之中难以体现侠字。体现武字是十分容易的,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编造出种种惊世骇俗甚至匪夷所思的武功。但这样小说本身就止于武而难称侠了。

  我是金庸迷,可是他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真正看的认真仔细的目前也只有五部。但这五部真是经典中的经典,令人拍案叫绝,而且知名度很大,几乎家喻户晓。就结合这五部----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来说下鄙人对侠的理解。姑且把侠分为三个境界,但即使是最低的一个境界也很了不起,我也是万分佩服的。

  一、谓之侠者,行侠仗义,悲天悯人,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举例:洪七公杨过张无忌张三丰,令狐冲........

  倚天屠龙记里有首诗写张无忌很合适

  武当山顶松柏长,太极初传柔克刚。

  英雄本无济世意,沧海屠龙孚众望。

  这句“英雄本无济世意,沧海屠龙孚众望”说的甚好,不光是说张无忌的特点,更是说这一类人也就是侠的第一个境界的人的特点。本无济世之意,但有悲悯之心,又因种种际遇和自己的绝世武功,被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终成一代大侠。他们渴望的只是个人的幸福与自由,想平平静静,不理江湖纷争。但是每当看见不平之事,每当遇见可怜之人时,体内侠义的热血终会沸腾不已,既而身卷其中。其实到这个境界也很不容易,因为侠者当然要重一个义字。当自己的幸福与那个义字冲突时,他们终能豪气冲天地坚持大义。这不是源自门规的束缚,也不是因为类似灭绝师太周芷若那样的师命难违,他们这样选择,只是因为内心深处坚守的信条----任世事如何变迁,但求俯仰之间无愧于天地。

  相反,像岳不群宋青书杨康林平之慕容复,周芷若那样本来也可成为侠但终误入歧途,为人所不耻者,他们未能坚守侠义。因为他们心中有比侠义更重要的东西,为了那些宁可不择手段,终于越来越堕落。比如慕容复,你不能说他没有侠义精神,只可惜他把复国看得太重,为此不择手段,宁愿践踏自己的人格。记得他的家臣包不同在最后对他说的话:“兴复燕国的大业虽然艰难万分,但咱们鞠躬尽瘁,竭力以赴。能成大事固然好,若不能成,终究也是世界上堂堂正正的好汉子。”凭这几句话,便可说包不同也可称为侠。而那些人,林平之为了自己的家仇,宋青书为了周芷若,慕容复为了复国大计,周芷若为了师父的遗命,都抛弃侠义,自然称不上一个侠字。

  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举例:郭靖

  比起郭靖的老实木讷,我更喜欢令狐冲,杨过的调皮机灵。但是无可否认,郭靖的境界确实比他们高。比起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与黄蓉一起闯荡江湖的岁月,郭靖后期的人生显然是乏味的。他的后半生都献给了襄阳。镇守襄阳,死而后已。他放弃了自己的幸福与安宁,只是为了国家,为了一个注定要灭亡的朝代。知其不可而为之,往往是悲壮的,又是崇高的。郭靖的结局没有直接提,只是在倚天屠龙记里漫不经心的提了几句,郭靖黄蓉夫妇在70多岁的时候,于襄阳失守之时双双殉国。不久,大宋就灭亡了。这几句随意之语,却实在惊心动魄,让我不禁想象郭靖之死的场景。襄阳失守的那一刻,郭靖在想什么?他是否想起了那些年轻的岁月?他那一刻又是以怎样的眼神凝望着相伴自己一生的蓉儿?他对自己这样的一生又是报以怎样的感叹?他的死对江湖又是多么大的震撼?战死于千军万马之中,也算是死得其所,但想起来总觉得不是滋味。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尽管有着封建道德局限,但这种侠气定然是了不起的。当世的英雄甚至百年后倚天屠龙记里世人对郭靖的评价,总是万分的钦佩。不仅仅是钦佩郭靖那震古烁今的武功,不仅仅是钦佩用兵如神的兵法,更是钦佩那种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侠之大者,郭靖当之无愧。

  三、侠之至者,无分国界,心念苍生

  举例:萧峰

  萧峰可以说是金庸笔下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也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金庸所写出的第一大侠,群侠之首,英雄之最。论起原因,我认为应该是萧峰的武功之刚,豪气之壮,命运之悲,境界之高。

  首先说武功。金庸爱写英雄的成长史,大多主人公刚开始不是很厉害,甚至有的人尽可欺,但往往到了后期,便已经难逢敌手,直追天下第一。所以客观的说,武功高并不是多么大的优点 。但是,大家请注意萧峰的独特之处。文章开始的时候,萧峰的武功就已经很高了,尽管年仅30岁左右,但已经天下罕有敌手。北乔峰,南慕容,名震天下,被推为武林之首。然后讲到萧峰为什么武功如此之高,记得原文的话就是

  “他天生异禀,实是学武的奇才,受业师父玄苦大师和汪帮主武功已然甚高,萧峰却青出于蓝,更远远胜过了两位师父,任何一招平平无奇的招数到了他手中,自然而然发出巨大无比的威力。熟识他的人都说这等武学天赋实是与生俱来,非靠传授与苦学所能获致。萧峰自己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觉什么招数一学即会,一会即精,临敌之际,自然而然有诸般巧妙变化。但除了武功之外,读书、手艺等等都只平平而已,也与常人无异。他生平罕逢敌手,许多强敌内力比他深厚,招数比他巧妙,但一到交手,总是在最要紧的关头,以一招半式之差而败了下来,而且输得心服口服,自知终究无可匹敌,从来没人再去找他寻仇雪耻。”

  这段写萧峰天赋之高,可谓写到了极致。一学即会,一会即精,已是不可思议。而写到纵使内力与招数均处于下风,也能克敌制胜,就已经可以看出作者在武学上对这个人物的偏爱了。内力与招数不敌,怎么制胜?我想制胜之法应该不像楚留香那般让人啼笑皆非,也不像黄蓉那般狡诈之极,不然何以令对手心服?这说明作者已经把萧峰写成不败的英雄了。仔细读可以发现,萧峰尽管遇到过很大强敌,但从未吃过亏,至少别人没占他上风。即使是那个扫地僧,功力深不可测,远远超过当世的其他超一流高手,受了萧峰一掌后仍然断了几根肋骨,口吐鲜血,叹道:“降龙十八掌果然天下无敌。”萧峰是天龙八部中唯一让扫地僧受伤的人,面对这神佛一般的人物,尚能如此,更何况是对旁人?慕容复与萧峰齐名,但明理的人都知道,萧峰的武功岂非慕容复能及?即使是慕容博萧远山,恐怕萧峰也能稍胜一筹。段延庆何等威风,遇见萧峰也不能不退避忍让;慕容复,游坦之丁春秋这三人都是当世超一流的人物,萧峰亦能一掌逼开,不落下风.......客观的说,另两位主人公段誉虚竹的奇遇注定了他们的武功若能发挥到极致,肯定在萧峰之上。最起码,他们两个的内功远非其他人能及,简直到了非人的程度。但萧峰未败,表面原因是他的天赋太高,能把自身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而深层次原因是金庸已经把萧峰当作一个不败的英雄来书写。

  另外,萧峰最厉害的本事当然是降龙十八掌。金庸笔下的武功对应的其实是人物的性格。梅超风这样的人就适合用九阴白骨爪,葵花宝典也最适合东方不败,吸星大法任我行的性格相对最妙........而降龙十八掌这门刚猛之极的武功当然对应的是豪气干云,顶天立地的英雄,正如洪七公,郭靖,萧峰。因此我对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有些不满。剧中改动了小说的一个情节,原著中周芷若传授宋青书的是九阴真经中的阴毒功夫。而电视剧中竟然改成了让宋青书练降龙十八掌!我认为这是对降龙十八掌的亵渎,宋青书这小子也配用这门功夫?而且电视剧中描写宋青书发降龙十八掌的情景更是可笑,双龙咬噬,丐帮长老便尸骨无存。这样把降龙十八掌妖魔化,阴毒化了,实在让我不爽。

  说完武功,再谈论萧峰的豪气. 是什么总能让人感觉得到漫天席卷的豪气?读萧峰,总是感到一股侠义之气扑面而来,荡气回肠,热血沸腾。命途坎坷,世道艰险,也能够纵横天下;可即使纵横天下,亦看不透人世间的悲欢,难耐内心的伤痛与凄凉。这个人物的每一次出场,都能把情节推向最高潮,都能把原本僵持,阴冷的局面打开,都能让我内心的感动与震撼无以复加。另外几本经典的武侠小说,虽然处处可见主人公的侠义,但真正能算得上豪气冲天的章节也是屈指可数。《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于光明顶上以绝世武功震慑六大派的章节固是经典,但由于张无忌的性格,这一章也略有豪气不足。我看唯一能与天龙八部之豪气媲美的便是《神雕侠侣》中杨过背着重伤的小龙女,以一柄玄铁重剑力战群魔的那一章。而《天龙八部》中所有关于萧峰的章节都是那么荡气回肠: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聚贤庄内,虽万千人吾往矣;青石桥上,英雄美人成别离;少室山下,激战群雄,老魔小丑,不堪一击;雁门关前,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而萧峰这个人物在所有的主人公中,也是最悲壮的。杨过断臂,龙女失身,其后又都身中剧毒,阔别十六年,固然是悲惨,但他们终有重逢的日子,幸福的结局;令狐冲与任盈盈,张无忌与赵敏,受困于正邪之分,身份之别,但他们也能终成正果;段誉虽最初饱受单恋之苦,然最后也能抱得美人归,赢取王语嫣的芳心;虚竹与梦姑之间虽然飘渺如梦,但终能美梦成真............可是萧峰呢?身世被揭,又是一连串的诬陷,昔日里名满江湖的大英雄,却成了武林的公敌。天地之大,却无处容身,无人理解。终于在颠沛之中遇见了一生的挚爱阿朱,终于生活有了些幸福的踪影。然后幸福那么短暂,那么脆弱。一个阴谋,便让它万劫不复;一招降龙十八掌,便让它灰飞烟灭。萧峰误杀阿朱的那一章叫做“塞上牛羊空许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天龙八部中最伤心,最催泪的章节。那种悲伤,那种痛苦实非我用语言能表达。相信每一个认真读天龙八部的人都被这章所感动,所震撼。

  最后回到正题,说萧峰的境界之高。为什么我说他是侠之至者?因为他有着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如果说郭靖是爱国主义者,那么萧峰便是人道主意者。郭靖和萧峰面对着的是相似的处境,一个是汉人,却与蒙古有很深的渊源;一个是契丹人,却对大宋有着深深的感情。郭靖能坚定立场,保家卫国,对入侵的蒙古兵毫不留情。而萧峰则迷失于宋辽的立场间,他不愿带兵去攻打大宋,即使中原武林曾那样羞辱他,伤害他,敌视他。那一个情节很是经典:

  萧峰蹭上一步,昂然说到:“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他说到这里,想起当日雁门关外宋兵和辽兵相互打草谷的残酷情状,越说越响,又道:“兵凶战危,世间岂有必胜之事?大宋兵多财足,只须有一二名将,率兵奋战,大辽、吐蕃联手,未必便能取胜。咱们打一个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欲让你慕容氏来乘机兴复燕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忽听得长窗外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善哉,善哉!萧居士宅心仁厚,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阿朱之死,身世之谜,种族之分让他陷入了对正邪,对善恶,对对错的思考。任何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注定是要迷茫的。而所谓侠义,便是一种执着,尽管对错难说,是非难分,但每一个时刻都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于心无愧。于是他的境界也提升了,最后他用气壮山河的一死奏响了武侠精神的最强音,留给了世人无尽的思考与震撼。且看萧峰死后的这几段:

  中原群豪一个个围拢,许多人低声议论:“乔帮主果真是契丹人吗?那么他为什么反而来帮助大宋?看来契丹人中也有英雄豪杰。”

  “他自幼在咱们汉人中间长大,学到了汉人大仁大义。”

  “两国罢兵,他成了排解难纷的大功臣,却用不着自寻短见啊。”

  “他虽于大宋有功,在辽国却成了叛国助敌的卖国贼。他这是畏罪自杀。”

  “什么畏不畏的?乔帮主这样的大英雄,天下还有什么事要畏惧?”

  耶律洪基见萧峰自尽,心下一片茫然,寻思:“他到底于我大辽是有功还是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他和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决不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又为了什么?”他摇了摇头,微微苦笑,拉转马头,从辽军阵中穿了过去。

  蹄声响处,辽军千乘万骑又向北行。众将士不住回头,望向地下萧峰的尸体。

  唉,耶律洪基,枉你与萧峰结义为兄弟!萧峰的侠义,你何曾明白,何曾理解?他想不清楚到底该帮宋还是辽,他的立场超越了国界,站在了芸芸众生这一边。一个人活着的时候,豪气冲天,纵身处险境,纵被天下人误解,亦能步步走出大侠风范,让所有人钦佩;当他死去的时候,又能让所有人怅然若失,不论是大宋还是契丹,不论是女真还是西夏,不论是大理还是吐蕃,不论是生前仇视他的人还是结义的兄弟。萧峰的确是金庸笔下不可超越的英雄。

  后面的话:

  写完后,发现自己很愚蠢,把大侠的境界强分出高下,或许是错误的。自己对杨过的崇敬程度其实也丝毫不亚于对郭靖的崇敬。其实何必在意境界高下,胸中有浩然正气,自可为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