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色评点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资讯-角色评点>本文

英雄的孤寂──关于萧峰自杀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15.09.16 11:43 阅读次数:2256 出自:本站

  摘要

  “金学家”们说:“《天龙八部》中萧峰最为辉煌。他不知圆了多少人的英雄梦。几乎金庸笔下所有英雄美德,在他身上都能找到。”“人格伟大,性格完美。”等等!萧峰由于他的身世的缘故,更由于当时民族矛盾所造成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影响,他受尽冤屈。但他没有屈服,他向命运发出了强有力的反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等待他的自然是失败.但他这种反抗的本身就是最悲壮的行径。他最后自杀了,自杀在传统的观念上面是一种对命运的屈服,但是在萧峰的情形则完全相反,他的死正是他人格光辉闪烁的最强眼的魅力所在!

  他不愿苟且地活下来,才是对命运宁死不屈的反抗,他完成了被命运击败而不被击倒的英雄历程。

  本文力图写出萧峰成长过程中人生之大不幸带给他的伤痛所造成的迷茫和在这迷茫中“侠之大者”精神的体现以及他最后选择自杀的心里基础!

  关键词:金庸;萧峰;迷茫;自杀;悲剧英雄

  

  金庸笔下的主人公几乎无一不寂寞不孤独。杨过自小孤苦,又有十六年生死茫茫的独自等待;胡斐最后只能对着白马独自长叹!李文秀孤独一人起着那匹忠心的老马回归江南!而萧峰呢?他更加的孤独,也更加的痛苦。身世的迷茫,凄美爱情后的自疚,家国归属感的失落。这一切,在造成了萧峰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迷茫的同时,也成就了他“侠之大者”的崇高精神境界!他的所作所为是金庸笔下的悲剧史诗中最为动人心魄、感人至深、光彩照人、永垂千古的篇章。萧峰是真正的“侠”!可就是这样,才让他最后不得不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痛苦而英雄的一生!

  一、由身世引发的复仇的迷茫

  萧峰是一个悲剧人物,而他最大的悲剧就在于他的身世。他是契丹人。遥想当年,萧峰何等英雄,年纪轻轻就做了丐帮帮主,前途无量。只可惜他身世被人揭破,硬生生将一个心中充满着光明与希望的人逼上了绝路。悲剧在当年雁门关一战埋下伏笔,却终于由一个女人的嫉妒开始。

  这个被陈默先生称为“情之毒”的女人是大理镇南王段正淳的老相好,也是被其所伤的情人之一的丐帮马副帮主的夫人康敏。马夫人是一个“要是有一件物事我日思夜想,得不到手偏偏旁人运气好得到了,那么我说什么也得毁了这件物事”[1]的极度自负性格的女人。因此,仅仅是因为萧峰在洛阳牡丹花会上没有“正眼瞧上”她一眼,她便谋杀亲夫,揭露萧峰契丹外族人的身份,使萧峰身败名裂,“好叫天下好汉都知道你是契丹的胡虏,要你别说做不成丐帮帮主,更在中原无法立足,连性命也是难保。”[2]

  萧峰就因为这么一个偶然的原因,导致了一场巨大的灾难。这很像当年胡适讲的,北京的蝴蝶扇一扇翅膀,纽约那边就来了一场暴风骤雨,世界的相关性。就是多米诺骨牌,一张倒下,后边就有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萧峰的身世被揭露后,他失去了丐帮帮主的地为,在江湖上一夜之间声明狼藉,从一个“威名赫赫,至诚仁义的帮主”一变成为一个“卖国害民、无耻无信”的小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可是,说不定这一切都是出于一个大奸大恶之人的诬陷,我乔峰堂堂大丈夫,给人摆布得身败名裂,万劫不复,倘若激于一时之愤,就此一走了之,对丐帮从此不闻不问岂非枉自让奸人阴谋得逞?嗯,总而言之,必得查究明白才是。”[3]他迈出了向命运挑战的第一步,可这一步迈出之后,他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萧峰兴致勃勃地踏上了路程,可后来发生的事,让他一步步陷入深度的迷茫之中!

  少室山下,他被认为是杀父杀母的凶手,少林寺中,他成了杀害授业恩师的忘恩负义之徒,集贤庄上,他大开杀戒,成了中原武林的众矢之的!雁门关外的民族确认,洛阳徐长老谭公谭婆,泰州单判官的灭门,都让他背负恶名。这一切都造成了萧峰一路上不断的困惑。五台山上身份的最后确认,以及智光大师的自杀,让萧峰心生厌倦“这些刀头掐命的勾当,我的确过的厌了。在塞外草原中驰马放鹰,纵犬逐兔,从此无牵无挂,当真开心得很多。”[4]但对于那个杀父杀母,害得他身败名列的“大恶人”,还是他心中最重要的事情,虽然,直到此时此刻,他还不知道仇人是谁?但复仇,是必须要做的。

  可是,等到少林寺真相大白的时候,萧峰一路追查的恨之入骨的“大恶人”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就像俄狄浦斯王一样,苦苦追寻的凶手就是自己,这是命运对英雄开的玩笑!可这玩笑,导致的结果是:一个自瞎双眼,自我流放;一个最后自杀身亡!萧峰的复仇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父权主义及其“恋父情节”的结果,这种复仇,在一定意义上显得有点荒谬!特别是在阿朱伟大爱情之下,更是显得可笑!

  二、爱情失落后的“自咎”之情

  萧峰一路的追查,虽然充满迷惑于痛苦。但幸运的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在他最需要安慰的时刻出现在他的身边,她就是阿朱。

  萧峰与阿朱的相识、相知,最后相爱,是二人生死患难的情感积累而来的。可以说,阿朱是世上唯一理解和懂得萧峰内心世界的人,也是唯一能够安慰萧峰那颗孤独寂寞的心的女子!也只有与阿朱自一起的日子是萧峰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日子!书中道:

  两人自从在天台山上互通心曲,两情,一路上按辔徐行,看出来风光荡,尽是醉人之意。阿朱本来不善饮酒,为了助萧峰之兴,也总勉强陪他喝上几杯,娇脸生晕,更增温馨。萧峰本来满怀愤激,但经阿朱言笑晏晏,说不尽的妙语解颐,悲愤之意也就减了大半。这一番从江南北上中州,比之当日从雁门关趋疾山东,心情是大不相同了。萧峰有时回想,这数千里的行和,迷迷惘惘,直如一场大梦,初时噩梦不断,终于转成了美梦,若不是这娇俏可喜的小阿朱便在身畔,真要怀疑此刻兀自身在梦中。[5]

  可见,是阿朱给了萧峰新的希望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塞外牧牛放羊”是他们的爱情誓言,更是萧峰新的生活目标!只可惜的是,这幸福太短暂。诚如倪匡先生所说:“没有阿朱,乔峰的一生之中,只怕连这一小节短暂的快乐都没有,只好沉醉在烈酒之中。”

  信阳马夫人处,萧峰又一次陷入这心如蛇蝎的女人的阴谋之中,这一次,萧峰没能识破马夫人的阴谋,是他一路上充满迷茫的结果,也是他在爱情面前兴奋过头的结果。这一次的中计的结果对萧峰来说打击是巨大的。

  “青石桥头铸大错,七尺男儿痛欲绝。雁门关外永不见,塞上牛羊空许约。”小镜湖畔,青石桥旁,萧峰亲手铸造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无法弥补的过错——他亲手打死了最爱的人——阿朱!阿朱的死,是萧峰一生中挥之不去的的伤痛。萧峰一生命运坎坷,连唯一的红颜知己都要死在自己掌下,实在是活着比死了难受。塞上牛羊的盟约,只寄希望于在另一个世界实现。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萧峰却连与阿朱一同老去的机会都没有,此情可谓——“凄苦”。

  所以后来他郁郁寡欢,他后来到辽国当了南院大王,辽国的皇帝看他每天不高兴,后来打听出来,原来他喜欢一个江南的女孩子。“难怪兄弟三十多岁年纪,却不娶妻,原来是难忘旧人。兄弟,你所以铸成这个大错,推寻罪魁祸首,都是那些汉人南蛮不好,尤其是丐帮一干叫化子,更是忘恩负义。你也休得烦恼,我克日兴兵,讨伐南蛮,把中原武林、丐帮众人,一古恼儿的都杀了,以泄你雁门关外杀母之仇,聚贤庄中受困之恨。你既喜欢南蛮的美貌女子,我挑一千个、二千个来服侍你,却又何难?”[6]他不知道他的爱情之深,他不知道他并不是说喜欢江南的漂亮女孩,而是他有这样一段真正的伤痛的爱情。所以阿朱在临死之前要求他做什么,他都一口答应。阿朱让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个事是让他照料自己的妹妹阿紫,所以阿朱死后,萧峰就照顾她的妹妹阿紫。所以,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奇怪的情形:无论阿紫怎样的无理取闹,只要一提阿朱,萧峰的心就软了,任由这位刁蛮的丫头胡作非为!

  这一切都缘于阿朱,来自萧峰对阿朱的愧疚之情——一种深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咎之情!

  这种挥之不去的情感,伴随着萧峰一生,是萧峰的内心永远无法抹杀的对阿朱的歉意和无尽的痛苦!

  三、家国感失落后的迷茫

  如若萧峰的契丹人身份不被揭露,萧峰也许会成为像郭靖那样的英雄,但仅仅因为他是契丹人!无论过去他怎样出色,当得知他是异族人时,汉人的夷夏之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便浮现出来,并欲杀之而后快!这是萧峰的悲哀,也是我们宋代汉族的悲哀!

  陈默说:“金庸小说的主人公—除韦小宝稍有例外。他们几乎都是些个性突出的性情中人,都是些古代的人文主义者。”[7]不错,当萧峰被人指为外族异类时,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反抗!他去调查诬陷他的人,去追查所谓的大恶人,起初的用意是证明自己并非异类,但事与愿违,结果是他的的确确是契丹人!就算证实了契丹人的身份,萧峰也没有放弃,他找到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复仇,父母的不共戴天之仇!但此时的萧峰,对家国民族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首先是对汉族正统观念的怀疑。在聚贤庄上,萧峰以一套正宗的太祖长拳对决中原武林群雄来自四夷八方的武功,萧峰的一句“久仰‘天竺佛指’的名头,果然甚是了得。你以天竺胡人的武功,来攻我本朝太祖的拳法。倘若你打胜了我,岂不是通番卖国,有辱堂堂中华上国?”[8]使所谓的中原武林正统人士不仅汗颜。可见,在萧峰心中,对所谓夷夏之防、华胡之异已经动了怀疑甚至鄙弃之心。萧峰以正宗太祖长拳武功对决少林高僧,正是极大的嘲讽!待到雁门关外,萧峰亲眼见到宋辽间的敌视给两国百姓带来的极大伤害时,萧峰心中则产生了更大的怀疑:萧峰悠悠一声长叹,向南边重重迭迭的云山望去,寻思:“若不是有揭露我的身世之迷,我直至今日,还道自己是大宋百姓。我和这些说一样的话,吃一样的饭,又有什么分别?这什么大家好好的都是人,却要强分为契丹、大宋、女真、高丽?你到我境内来打草谷,我到你境内去杀人放火?你骂我辽狗?我骂你宋猪?”[9]这是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给普通老百姓带来的巨大伤害的强烈控诉!

  其次,是家国感的丧失与重构。早年,萧峰对国家显然是无条件的尽忠,后来他虽承认了自己的出身“勇猛的契丹人”,但对辽国的效忠,却已经有所保留。他的道德观,无疑还有汉民族游侠观里的重然诺,行高洁,抗强暴,悯贫弱,但所凭借的,已经是一己之良知。北宋时代的侠士纠缠于民族纷争,所有入世的侠士都必需效忠一个国家,不能做先秦时代个人主义的游侠。萧峰早年所受的教育又使他无法象虚竹那样出世,仅仅满足于个人的幸福。这个离开了土地的英雄高高在上俯观世间,不胜寒冷。等到燕云十八骑少林寺认父,他所持的自我认知大概就是对慕容复的那一句:“可惜萧峰大好男儿,竟然与你这等人齐名!”[10]可以说,身为契丹人的萧峰已经没有了所谓正统的家国观念,面对民族战争的尸横遍野,段誉感叹“乃知兵器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深入萧峰的心,他对武力的信任也意兴阑珊。萧峰长吟匈奴的祁连山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11]却并不意味他愿意为契丹的疆域扩展效力,他哀伤惨然的,只是战祸带来的六畜不蕃息,妇女无颜色。请看萧峰在藏经阁的一番话:萧峰蹭上一步,昂然说到:“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他说到这里,想起当日雁门关外宋兵和辽兵相互打草谷的残酷情状,越说越响,又道:“兵凶战危,世间岂有必胜之事?大宋兵多财足,只须有一二名将,率兵奋战,大辽、吐蕃连手,未必便能取胜。咱们打一个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欲让你慕容氏来乘机兴复燕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12]

  可以看出,萧峰此时致力的不如说是“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13]所想的是天下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安宁!这是萧峰重新建立起来的家国民族观念。无疑,这是多么高尚的、崇高的精神境界!但是,身处宋、辽民族争端的夹缝之中,萧峰的境地,可以说是进退两难!

  四、 迷茫的内心与“侠之大者”的人格

  陈世骧先生说“书中的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14]诚然如是,萧峰正是这一典型代表。

  他当丐帮帮主当得好好的,却被人反叛;刚刚平息,又生出一折,说他是契丹人,是“辽狗”,从而从当世英雄,变成了武林公敌;继而他去追查身世之秘,反惹得父、母、师等人的惨死,而他却要身背罪名,最终弄明白,杀人者原来却是他生身父亲。好不容易找到个红颜知己,却又死在自己手上。最后终于回归自己的故国,却又因为劝阻辽帝南侵而失去最后的容身之所,甚至于失去了生命!

  命运的无情让萧峰走上了向命运挑战的道路。这是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死亡深渊的无情之路。但同时这也是一条通往人生崇高精神境界的历练之路。狭隘民族主义的扬弃,胸怀天下的伟大胸襟的“侠之大者”的人格形成。让萧峰成为一个真正的大英雄。

  萧峰的结义大哥辽帝耶律洪基举兵南侵,萧峰为了天下苍生,极力的劝阻无果,反陷囚笼。在雁门关宋辽两国数十万大军面前,萧峰逼迫辽帝立下“于我一生之中,不许我大辽国一兵一卒,侵犯大宋边界。”[15]的誓言。与此同时,辽帝的一句“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让他失去了自己的家国!

  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下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耶律洪基“啊”的一声惊叫,纵马上前几步,但随即又勒马停步。

  虚竹和段誉只吓得魂飞魄散,双双抢近,齐叫:“大哥,大哥!”却见两截断箭插正了心脏,萧峰双目紧闭,已然气绝。[16]

  面对家国的丧失,内心深处充斥的迷茫与痛苦,萧峰在两难的境地与内心的孤寂之中别无选择的自杀了!

  五

  红尘之中,尘缘自是难断,悲喜爱恨交错。更多的人是不可能有那份超脱的情怀的。芸芸众生于烦扰之中,将如何选择?人生犹如一部没有固定情节与人物的书,但是,萧峰的一生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一种生命的过程,还看到了一种结尾,令人沉思!有爱,才会永恒。陆游死去了,但是他的对家国的爱让他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萧峰的死,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诠释。正是佛家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真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为理解的人格与最为美好的质量!”——真正“侠”的精神![17]

  死去元知万事空,那么活着时,如果是爱与快乐,请保留;如果是仇恨与贪欲,请舍弃。这也许是《天龙八部》的意义,也是萧峰的一生给人最大的感悟!

  注释:

  (1)、金庸《天龙八部》第二十四回“烛畔鬓云有旧盟”,生活.读书.新知 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版 908页

  (2)、同上,932页

  (3)、同上 第十八回“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686页

  (4)、同上 第二十一回“千里茫茫若梦”,811页

  (5)、同上 813页

  (6)、同上 第四十九回“敝履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

  (7)、陈默《金庸小说之谜》 南昌 百花洲出版社1996年版

  (8)、同(1)第十九回“虽万千人,吾往矣”,754页

  (9)、同上 第二十七回“金戈荡寇鏖兵”,1048-1049页

  (10)、同上 第四十二回“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

  (11)、同上 第五十回“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12)、同上 第四十三回“王霸雄图,血海深仇,尽归尘土”,

  (13)、杜甫《洗兵马》

  (14)、同上 后记“陈世镶致先生函”

  (15)、(16)、同(11)

  (17)、同(7)

  参考文献:

  [1] 金庸《天龙八部》 生活.读书.新知 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版

  [2] 陈默《金庸小说之谜》、《金庸小说人论》南昌 百花洲出版社1996年版

  [3] 倪匡《倪匡论金庸》“一、二、三、四、五

  [4] 陈世骧《陈世骧致先生函》

  [5] 孔庆东、蒋泥主编《醉眼看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