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保保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大全>王保保

中文名
王保保
外文名
Кeкэ Тeмeр
别    名
扩廓帖木儿
国    籍
元朝
民    族
蒙古族
出生地
光州固始县
逝世日期
1375年或1376年
职    业
武将
主要成就
平定益都等地的红巾军
在韩店、兰州击败明军
1372年大破明军于漠北
爵    位
河南王/齐王

王保保

扩廓帖木儿(Köke Temür,蒙古语意为“青铁”,?—1375年/1376年)。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汉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将领。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元末农民起义时,扩廓帖木儿跟从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他独当一面,并卷入元廷党争及军阀混战,曾被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攻占大都,扩廓帖木儿自山西退至甘肃,在沈儿峪被明

王保保(?-1375年9月17日),沈丘(今安徽省临泉县古城子)人,小字保保,元惠宗赐名扩廓帖木儿(蒙古语:ᠬᠥᠬᠡᠲᠡᠮᠦᠷ,鲍培转写:Köketemür,西里尔字母:Хөхтөмөр,又译库库特穆尔),元朝大将察罕帖木儿养子。元末重要将领,亦是北元政府的支柱。封齐王,拜太尉知枢密院事、中书省平章政事、银青荣禄大夫。

目录

  • 1 生平
  • 2 文学作品
  • 3 参考文献
  • 4 注释

生平

“赛因赤答忽墓志”中明确记载传主“系出蒙古伯也台氏,其先从世祖皇帝平河南,因留光州固始县,遂定居焉。”是知赛因赤答忽实为系出伯也台氏的蒙古人,并非过去所认为的王姓汉人,传中载其曾祖以下世系:“曾祖阔阔出,赠中奉大夫,陕西行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云中郡公。祖喜住,赠资善大夫,四川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封云中郡公。考伯要兀歹,赠荣禄大夫,湖广行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赛因赤答忽本人亦因平乱有功封河南省平章政事,又获封翰林学士承旨,最后官拜太尉,一家四代皆位居封疆大员,甚为显赫,又传中载其“曾祖妣乞咬氏,祖妣伯牙兀真,皆赠云中郡夫人。妣完者伦,赠蓟国夫人。”赛因赤答忽则妻察罕帖木儿之姊佛儿乃蛮氏,是知其家族四代皆与蒙古人通婚,故王保保实为一蒙古世家子弟,扩廓铁穆迩或扩廓帖木儿是其本名而非顺帝赐名,虽非出身怯薛的大根脚,但至少也是地方显宦,且其身上根本一滴汉人的血都没有,可说是纯种的蒙古贵族。

元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在围攻益都红巾军时被降将田丰刺杀,王保保接管了其养父的部队,拜为太尉知枢密院事、中书省平章政事、银青荣禄大夫,攻破益都城,杀田丰、王士诚,随后又和另一军阀,将军孛罗帖木儿争夺山西和河北。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均卷入了元朝末年宫廷的党争,孛罗帖木儿得到了皇帝的支持,王保保自己得到了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后来的元昭宗)的支持。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罗贴木儿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大都(汗八里),太子流亡到王保保的属地太原,后孛罗贴木儿为元惠宗刺杀,王保保带兵保护太子还燕京。因护卫太子有功,王保保被封为太傅、左丞相,同时元惠宗赐蒙古名扩廓帖木尔给王保保。

为因应南方朱元璋的起事势力的崛起,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元惠宗下诏封王保保为河南王,总领天下兵马。王保保于是要求割据关中的李思齐等四位将领听从调遣,共同讨伐朱元璋。但由于李思齐等人均为察罕帖木儿的同级同辈将领,比王保保年长,资历也较深,瞧不起王保保,也拒不听从调遣。

王保保于是派遣其弟脱因帖木儿把守山东防备朱元璋,自己亲入陕西攻打李思齐,双方连年混战,元政府的态度则摇摆不定,先支持王保保,然后又支持李思齐,最后元惠宗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下诏削去王保保所有官职,命令众将合攻王保保。

此时,朱元璋已经在金陵即位,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徐达、常遇春的北伐大军也已经逼近大都,并最终在1368年9月14日攻克了大都。当年十月,逃往开平(今内蒙多伦县)的元惠宗再次封王保保为齐王,命其从其根据地山西太原北上,绕道雁门关和居庸关夺回大都(当时已被朱元璋改名北平),徐达趁王保保进攻大都的机会,攻入山西,在太原城下击败了回师救援的王保保,王保保远走大同,并进一步退出塞外。

1370年5月23日,元惠宗在应昌病逝,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即位,是为元昭宗,元昭宗宣布1371年改元为宣光,继续和明朝对抗。

王保保不仅是元末重要将领,同时也是北元政府的支柱,和明朝军队在边塞和漠北交战互有胜败,曾于元朝至正三十年(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甘肃沈儿峪为徐达所击败,全军覆没,王保保携家眷自个儿逃亡,以流木渡黄河,通过宁夏逃往漠北的和林。

元朝宣光二年(明朝洪武五年)五月六日(1372年6月7日),王保保和部将贺宗哲在和林以逸待劳,击败徐达带领的15万北伐大军,杀死数万明军士兵和许多将领,断绝了明太祖朱元璋占领元朝全部故地的企图。

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当世奇男子”。朱元璋曾多次诏信令降,但王保保从不回信。

朱元璋派人到察罕帖木儿河南的坟墓扫墓、祭拜,以感化王保保,但没有效果,王保保退出塞外之后,明廷派李思齐(当时已经投向明朝)前漠北去与王保保通好,王保保对李思齐的态度一开始相当友好,但将其送回明朝之前突然改变态度,迫其自断一臂[1]

元朝宣光五年(明朝洪武八年)八月二十二日(1375年9月17日),王保保死于“哈喇那海之衙庭”(据《明史》),一些历史学者推断是现在的哈腊湖。王保保妻子毛氏,在王保保死后自杀殉葬。其弟弟脱因帖木儿曾任北元政府詹事院同知的职务,于洪武21年(公元1388年)被蓝玉俘虏,同年因叛乱被杀。其妹妹王氏嫁给明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洪武28年(公元1395年)朱樉死后殉葬。

文学作品

又金庸武侠小说作品《倚天屠龙记》中他是察罕帖木儿的亲子、赵敏的哥哥。 在九把刀的《少林第八铜人》中为深谙“野呼喊”功的将军。

参考文献

  • 《元史》卷一百四十一《扩廓帖木儿传》
  • 《新元史》卷二百二十《扩廓帖木儿传》

注释

  1. ^ 《明史》(卷一百二十四):“及扩廓视师河南,太祖乃复遣使通好,扩廓辄留使者不遣。凡七致书,皆不答。既出塞,复遣人招谕,亦不应。最后使李思齐往。始至,则待以礼。寻使骑士送归,至塞下,辞曰:“主帅有命,请公留一物为别。”思齐曰:“吾远来无所赍。”骑士曰:“愿得公一臂。”思齐知不免,遂断与之。还,未几死。”
以上内容来自维基百科

1人物生平

身世血统

元末以来一直流传王保保是河南沈丘的汉人、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的说法   ,就连明朝颁布的《谕中原檄》中也以“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来讽刺王保保。但据1990年洛阳出土的赛因赤答忽墓志铭显示,扩廓帖木儿是王保保的原名而非赐名,他也并非汉人,而是蒙古人,该墓志明确记载:“公讳赛因赤答忽,系出蒙古伯也台氏。其先从世祖皇帝平河南,因留光州固始县,遂定居焉。……配佛儿乃蛮氏……子三人,长扩廓铁穆迩,生而敏悟,才器异常。幼多疾,忠襄(即察罕帖木儿)以母舅氏,视之如己子,遂养于家。” 由此王保保的身世得以澄清,他的父亲是元朝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蒙古伯也台人,世居于河南光州固始县,母亲是出身乃蛮部的察罕帖木儿的姐姐。而他的汉名则是“王保保”(一说“保保”是蒙古或色目人的名字)。 

统兵作战

扩廓帖木儿的家族与其母族察罕帖木儿家族一样,都是久居中原、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异族家庭。生父赛因赤答忽“喜读书,习吏事,有远略,能骑射,才力过人” ,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在元末农民起义中,他组织“义兵”,与妻舅察罕帖木儿并肩作战,镇压红巾军,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扩廓帖木儿是其长子,因幼时多病而寄养于察罕帖木儿家,并过继给察罕帖木儿为养子。 察罕帖木儿组织“义兵”镇压红巾军时,扩廓帖木儿亦投身其中,“蚤从忠襄(察罕帖木儿),历戎马间,事必属之,所向皆如志”。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察罕帖木儿派扩廓帖木儿及诸将讨伐东平的田丰、王士诚所部红巾军,两战皆胜,斩首万余级,直抵其城下,田丰、王士诚投降。 次年六月,田丰、王士诚复叛,暗杀了察罕帖木儿。随即扩廓帖木儿被军中推为领袖 ,人称“小总兵” ,元廷也授予他“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东等处行枢密院事、同知詹事院事,一应军马,并听节制”。 扩廓帖木儿以哀兵进攻益都,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一月攻克益都,掏出了田丰、王士诚的心脏来祭奠养父。 扩廓帖木儿因功被拜为“银青荣禄大夫、太尉、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皇太子詹事,仍便宜行事,袭总其父兵”。 随后中原平定,扩廓帖木儿驻兵于汴梁、洛阳一带,元廷倚赖他为安全屏障。 

参与党争

扩廓帖木儿在平定中原以后,没有利用朱元璋、陈友谅等人在江南大战的机会麾兵南指,彻底歼灭起义军,反而不遗余力地参与元朝内部党争。当时元朝所依靠的地主武装有两支,分别是察罕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父子与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但两军渐生龃龉,自至正二十、二十一年(1360、1361年)以来就互相攻伐于山西一带,争夺地盘。 扩廓帖木儿子承父业,也继承了与孛罗帖木儿的矛盾,他们“各拥强兵于外,以权势相轧,衅隙遂成” ,元顺帝虽然屡次下旨劝他们和解,但反而“仇隙日深”。 经过多次军阀混战,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十月时,扩廓帖木儿的势力已占孛罗帖木儿的上风。 其后应朝廷调停,两军罢兵,各守其地。 

扩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的斗争还牵涉到朝中元顺帝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争端。当时元顺帝比较偏向孛罗帖木儿,曾“有旨以冀宁(今山西太原)畀孛罗帖木儿” ;而扩廓帖木儿则勾结皇太子,在察罕帖木儿遇刺的前一年四月,就利用赴京贡粮的机会与皇太子缔结密约。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皇太子一党诬陷顺帝母舅老的沙等人,老的沙逃入大同的孛罗帖木儿营中。元顺帝密令孛罗帖木儿保护老的沙,而皇太子屡屡向孛罗帖木儿索要老的沙,均遭拒绝。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在皇太子一党的要求下,顺帝下诏削除孛罗帖木儿官爵,又令扩廓帖木儿讨伐他。 还没等扩廓帖木儿出兵,孛罗帖木儿的大军就兵临大都城下,皇太子逃走,太子党的搠思监、朴不花二人被顺帝交出,孛罗帖木儿处死二人后就撤兵了。皇太子回到大都后越想越气,乃于同年五月再次命扩廓帖木儿讨伐孛罗帖木儿。  当时扩廓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两军已维持一段时间的和平,“至是扩廓帖木儿乃大发兵,诸道夹攻大同” ,又命部将白锁住率军万人拱卫大都。扩廓帖木儿也来到冀宁,坐镇指挥。孛罗帖木儿没有迎战,而是亲自带兵直趋大都,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率白锁住所部接战,被打败后逃往冀宁的扩廓帖木儿营中,孛罗帖木儿遂入京,并被顺帝封为左丞相。 

爱猷识理达腊逃到冀宁以后,欲效唐肃宗即位灵武故事而称帝,遭扩廓帖木儿反对而作罢,为他们二人后来的反目埋下种子。 当时扩廓帖木儿兵分三路,“遥制孛罗,而不与之挑战” ,一度形成对峙局面。而皇太子则在冀宁调集岭北、甘肃、辽阳、陕西等省的兵力,积蓄力量以反攻大都,并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三月命扩廓帖木儿讨伐孛罗帖木儿。 孛罗帖木儿派兵抵御,结果也速反水,爱将姚伯颜不花阵亡,顺帝也逐渐厌恶孛罗帖木儿,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七月派人刺死他,把他脑袋装进匣子里送入冀宁,同时诛杀了老的沙等孛罗帖木儿同党。  同年九月,扩廓帖木儿护送皇太子自冀宁还京,他也被顺帝封为中书左丞相。 

军阀混战

尽管扩廓帖木儿做了左丞相,但他的地位并不巩固。元朝有以“根脚”(家世)用人的传统,扩廓帖木儿虽然是国族蒙古人,但并非大根脚,因此“居朝怏怏不乐,朝士往往轻之,谓其非根脚官人”。 最关键的是他与太子党的反目,原来在扩廓帖木儿率军护送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回京的途中,奇皇后(皇太子之母)企图让扩廓帖木儿拥兵挟元顺帝让位于皇太子,扩廓帖木儿欲在顺帝与太子间保持中立,知道奇皇后的意思后,到大都城外三十里时就遣散军队回营,于是奇皇后、皇太子母子对他心怀怨恨。 扩廓帖木儿在朝廷无法立足,便请求“南还视师”。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闰十月,元顺帝下诏封扩廓帖木儿为河南王,调度天下兵马“肃清江淮”。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二月,扩廓帖木儿到河南,由于朱元璋势力已强且命徐达防备 ,故他不但不南征,还以为其父守孝为由按兵不动,又北渡彰德(今河南安阳),调关中四军阀李思齐、张良弼(思道)、孔兴、脱列伯的军队,企图利用南征之机将这四路大军收入囊中。  四人拒不受命,因而与扩廓帖木儿展开火并,“相持一年,前后百战,胜负未决”。 

当时,扩廓帖木儿自立行省 ,甚至私自与高丽互通使节 ,除了在徐州与朱元璋军有一次失败的小规模战斗以外迟迟无南征之举,元顺帝开始怀疑他有异志,屡次督促他南下。 扩廓帖木儿乃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月派胞弟脱因帖木儿及部将貊高、完哲等驻守山东,敷衍朝廷,继续与李思齐等交战。 顺帝又遣使晓谕扩廓帖木儿与李思齐等和解,扩廓帖木儿不但不从,还杀了敕使天下奴等人,“跋扈之迹成矣”。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正月,关中四军阀在大明宫含元殿遗址等人结成反扩廓帖木儿联盟,推李思齐为盟主 ,扩廓帖木儿也“攻张、李愈急”。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八月,顺帝下诏命皇太子总领天下兵马,扩廓帖木儿领本部兵马,肃清江淮,这实际上是剥夺了扩廓帖木儿调度天下兵马的权力。 与此同时,扩廓帖木儿部将貊高、关保背叛了他,归顺朝廷,形势对他更加不利。 随即元廷又为皇太子设大抚军院,“专备扩廓帖木儿”。 同年十月,元顺帝下诏削扩廓帖木儿太傅、左丞相等官职,只保留河南王的爵位,扩廓帖木儿的兵权被白锁住、也速、沙蓝答儿、貊高等人瓜分。 扩廓帖木儿接到诏书后,便退据泽州(今山西晋城),后又攻占冀宁,杀尽元廷命官。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二月,元廷削除扩廓帖木儿的爵位,命诸军共击之,扩廓帖木儿退守晋宁(今山西平阳)。 

就在扩廓帖木儿与各路军阀混战之际,吴王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北伐元朝,并于至正二十四年(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明。明军北伐过程中,扩廓帖木儿之弟脱因帖木儿被明军击败于洛水,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梁王阿鲁温(察罕帖木儿之父,扩廓帖木儿外祖父)降明。李思齐、张良弼等见明军压境,因此遣使于扩廓帖木儿,“告以出师非本心”,随即解兵西还。 同年三月,元翰林学士承旨王时、太常院使陈祖仁上疏,请求抚谕扩廓帖木儿,让他带兵勤王,不为元廷所采纳。  闰七月,扩廓帖木儿击败貊高、关保,上报元廷,顺帝悔悟,命扩廓帖木儿依军法处死貊高、关保,又罢大抚军院,恢复扩廓帖木儿河南王、太傅、中书左丞相的官爵。  此时明军已渡黄河,顺帝急命扩廓帖木儿勤王,扩廓帖木儿的幕府争论不休,有人在商讨勤王方略,有人则提醒扩廓帖木儿说:“朝廷开抚军院,步步要杀丞相,乃要勤王?!我驻军云中,观其成败为计耳。”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闰七月二十六日,扩廓帖木儿自晋宁移驻冀宁。两天后,元顺帝及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等人弃大都而北走。八月二日,明军入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 此后扩廓帖木儿开始担当起复兴元朝的重任。

抵抗明军

明军占领大都以后,改名北平,以孙兴祖留守,徐达、常遇春等人攻打冀中一带,作为进攻山西的跳板。明军还先派元朝尚书九住前去冀宁招抚扩廓帖木儿,但没有成功。当时,常遇春的主力即南下保定、中山、真定做为取山西的北路军。徐达的部队则在彰德一带,作为南路军。作为徐达前锋的汤和部,自怀庆取泽州,形成孤军冒进的态势。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十月初,扩廓帖木儿迅派军南击汤和,在韩店大战,明军惨败。 

捷报传来后,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的元顺帝大喜,晋封扩廓帖木儿为齐王,赐金印 ,又令其收复大都。 因此扩廓帖木儿集合主力,北出雁门,经保安州、居庸关,向大都(北平)进发。明将徐达等人认为北平有孙兴祖据守,且有坚城,不足为虑。扩廓帖木儿倾巢而出,冀宁(太原)空虚,明军主力均在太行东南部真定、彰德一带,离冀宁很近。于是采用“批亢捣虚”的战术直取冀宁。扩廓帖木儿已行至保安州,听说明军动向后果然慌忙回救冀宁,明军决定夜袭扩廓帖木儿,再加上有其部将豁鼻马投降为内应,奇袭行动十分顺利。扩廓帖木儿当晚正在读兵书,发觉明军袭来以后仓促奔出营门,穿了一只靴子就跨马逃走,只有十八骑跟从,其余4万人马都做了明军的俘虏。这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洪武元年)十二月的事。 

扩廓帖木儿先逃到大同,常遇春带兵追至忻州,不及而还,而后扩廓帖木儿直奔甘肃。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洪武二年)正月,元顺帝拜扩廓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并屡次召他入援,但扩廓帖木儿滞留西北,并未奔赴上都与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还劝元顺帝尽早弃应昌北逃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 至正二十九年(1369年,洪武二年)六月,扩廓帖木儿在宁夏声援守护庆阳的元将张良臣,但其所派的几个探子被明军抓住处死,所派将领韩扎儿在攻占原州后又被明军赶走,八月,扩廓帖木儿移向永昌支援庆阳,但庆阳在不久后被明军攻克。同年十二月,扩廓帖木儿带兵包围了明将张温据守的兰州。明军派出的援军被扩廓帖木儿全歼,援军将领于光也被杀害。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立即于至正三十年(1370年,洪武三年)正月开始策划北伐。在制定进攻方略时,包括徐达在内的所有将领都异口同声地建议大军直扑应昌,逼扩廓帖木儿从兰州撤兵。可见徐达等人都不太情愿直接与扩廓帖木儿交锋。但明太祖朱元璋力排众议,命令明军兵分两路。西路由大将军徐达自潼关经西安救兰州,伺机歼灭扩廓帖木儿;东路由左副将军李文忠直捣应昌。这是使元朝“彼此自救,不暇应援”的方略。 

当时扩廓帖木儿虽击溃明朝援军,但无法攻陷兰州,遂移驻安定(今甘肃定西),“纵游兵四出虏掠,民颇被其扰”。 徐达出师以后,于至正三十年(1370年,洪武三年)四月到达安定,在沈儿峪安营扎寨,“与王保保隔深沟而垒,日数交战” ,徐达命令诸将每夜不断制造噪音骚扰扩廓帖木儿的军营,使扩廓帖木儿的部队每夜不得休息。数日后的一夜却偃旗息鼓,扩廓帖木儿的部队连日不得休息纷纷昏睡,这时徐达整众出战,大败扩廓帖木儿,生擒其部将严奉先、韩扎儿、李察罕不花等,扩廓帖木儿仅与其妻子数人逃窜,至黄河时得流木以渡,遂出宁夏奔和林。徐达遣都督郭英追至宁夏,不及而还。明军沈儿峪之战中俘获元朝官吏1865人,将校士卒84500余人,马15280余匹及大量驼骡驴杂畜。 与此同时元顺帝驾崩于应昌,明将李文忠趁机奇袭应昌,元朝新帝爱猷识理达腊仅以数十骑北逃。

辅佐昭宗

爱猷识理达腊和扩廓帖木儿在和林会合,君臣为匡复元朝的大业,捐弃前嫌,重归于好。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继续以扩廓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商讨恢复之计。明朝将扩廓帖木儿视为心腹大患,认为“王保保狡猾狙诈,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 ,所以便有了宣光二年(1372年,洪武五年)的明军三路北伐行动。15万明军分为三路,中路大将军徐达由雁门直趋和林,摧毁元朝的指挥部;东路左副将军李文忠由居庸关至应昌,然后直扑土拉河,从西北面袭击和林;西路征西将军冯胜出金兰取甘肃,作为疑兵,令元朝摸不清明军的真实目的。面对明朝一口吃掉北元的企图,扩廓帖木儿沉着应战,他用诱敌之计将明军逐渐引入其纵深。徐达的先锋蓝玉出雁门后,在野马川遇到元军,追至乱山,取得了小胜。接着到了土剌河(今图拉河),遭遇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佯败后逃走。他亲自率领小部队且战且退,把明军引向和林。而他手下的大将贺宗哲率领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劳。最后扩廓帖木儿与贺宗哲会合,在漠北成功伏击明军,明军战死万余人(一说数万人)。东路军李文忠一直打到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接着在土剌河击溃哈剌章等,进至拉鲁浑河(今鄂尔浑河)畔的 称海,被元军包围,李文忠勉强撤退,损失惨重。只有西路明军冯胜取得胜利。这次战役挫败了明军的锐气,保住了北元的命脉,是扩廓帖木儿所取得的最辉煌的战绩。

此役对明朝造成很大的阴影,“自是明兵希出塞矣” ;而元昭宗也高度评价扩廓帖木儿使元朝“几于中兴” ,更加倚重他。但是扩廓帖木儿回天乏术,难以对明朝发动全面攻击,只在宣光三年(1373年,洪武六年)在长城沿线发动一些小规模的骚扰。此后他的事迹无考,史书只记载他在宣光五年(1375年,洪武八年)八月死于哈剌那海(一说哈剌那海在今蒙古国科布多,不过哈剌那海的蒙语意思为“黑狗”,也有可能是一个人名)之衙庭。 然而,高丽在宣光六年(1376年,洪武九年)十月收到了“都总兵、河南王、中书右丞相”扩廓帖木儿的信,从信中提到“令先君(恭愍王)去世,今已二年” 来看也应是写于当年,似乎扩廓帖木儿在宣光六年(1376年,洪武九年)时还活着,可能是明朝史官在修实录时归错了扩廓帖木儿去世的年份。总之宣光六年(1376年)再无扩廓帖木儿活动的记录,他应该是死于宣光五年(1375年,洪武八年)或宣光六年(1376年,洪武九年)。

2轶事典故

明人谚语

扩廓帖木儿多次击败明军,名震中原,当时民间如果有人做了点小事就自夸的话,人们就会讥笑这人说:“尝拿西边王保保来耶!”这话成为明人的一句谚语。 

天下奇男子

明太祖朱元璋对扩廓帖木儿十分重视,他曾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拒绝招降

朱元璋一直想招降扩廓帖木儿,早在扩廓帖木儿接掌察罕帖木儿的军队时,朱元璋就遣使通好,但扩廓帖木儿扣押了朱元璋的使者汪河等人,朱元璋对此无可奈何,说:“元臣依违者十八九,假恢复为名,惟扩廓帖木儿耳。又为诸将所沮,势不能展久,不进兵,必生疑间。况其下皆四集之民,师老于外,人心离合之间,稍有不利,众必瓦解,将不过一匹夫耳。而彼尚拘吾信使,挠我边境,岂识时务者哉!” 十余年间,朱元璋至少有七次通信于扩廓帖木儿,劝其归附,这七封信都收录于《明实录》中。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先后派扩廓帖木儿旧部李老保与元朝降将李思齐出塞招降扩廓帖木儿,结果前者被扩廓帖木儿毒死 ,后者礼送出境,临行时被扩廓帖木儿迫其自切手臂。 朱元璋反而对扩廓帖木儿愈发尊重。据记载,朱元璋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传国玺,二是王保保没被活捉,三是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无消息。 可见扩廓帖木儿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直接的招降以外,朱元璋巡河南时,还曾谕祭察罕帖木儿墓,宣光元年(1371年,洪武四年)又把扩廓帖木儿之妹王氏许配给秦王朱樉,都是为了怀柔扩廓帖木儿。 

3家族关系

  • 父亲:赛因赤答忽

  • 母亲:佛儿乃蛮氏

  • 养父(舅舅):察罕帖木儿

  • 弟弟:脱因帖木儿(在1388年捕鱼儿海战役中被明军所俘,不久后谋反伏诛)

    ——耐驴(金刚奴,1370年被明军所俘)

  • 妹妹:观音奴(王氏,1371年被明太祖许配给次子秦王朱樉,婚姻关系糟糕,秦王偏爱偏妃邓氏而将王氏幽于别所,1395年朱樉薨时殉葬)

  • 妻子:毛氏(扩廓帖木儿死时自缢)

4历史评价

  • 《明史》:“扩廓百战不屈,欲继先志,而赍恨以死……要皆元之忠臣也。” 

  • 《新元史》:“扩廓帖木儿才不及其父(察罕帖木儿),然崎岖塞上,卒全忠孝,明太祖谓之奇男子,谅矣哉!” 

  • 朱元璋:“王保保本一孺子,承李察罕余烈,骤得重权,恢复山东、河南北诸郡,遽袭王爵,遂萌骄纵之心,岂有豪杰之见?使其能知礼义,欲为一代中兴名将,则必尽忠于元,凡阃外生杀之权,专之可也。……今王保保不此之务,自除官职,其麾下称左右丞、参政、院官,不可胜数,而各处钱粮皆收入军中,不供国用,此与叛乱何异?名虽尊元,实则跋扈,若一旦为敌国所败,天下后世,将谓何如?是遗臭也!古之贤哲,宁如是乎?” “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荀)攸、(荀)彧,猛将如(张)辽、(张)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 “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 权衡:“嗟夫!平定江淮,大事也,而帝付之扩廓,扩廓受之于庚申帝,何其易哉!……观庚申帝漫尔而命扩廓,扩廓亦漫尔而受之,其根本已非矣。而又庚申帝宣淫于上,扩廓肆愚于下,上淫而下愚,上虐而下暗,处则昧经国之大计,出则失兵家之神机,及大兵一动,君臣俱及其祸,岂不宜哉!” 

  • 胡粹中:“扩廓玩寇养乱,厚自封植,挟天子以令诸将,其所以异于群雄无几,然其名犹曰元臣也。及分兵诏下,而不受命,则不臣之迹见矣。况屡诏和解,不从,又杀天子之使,其无君孰甚焉?律以春秋之法,扩廓为亡元罪人之首欤!” “扩廓苟有忠义之心,奖率三军,以收复为事,鞠躬尽力,毙而后已可也。夫何志得气满,徇身忘国,分立省部以自随,既不能谋谟于内,又不能敌忾于外,盘桓犹豫,径归河南,及京畿危急,遣兵徐驻济南,则是其心窃窥鹬蚌之胜负而欲收渔人之功者也。卒之大势已去,寰宇尽失,窜伏沙烟漠草之间,而欲以兴复为名。吾谁欺?欺天乎?人谓扩廓为元忠臣,吾不信也。” 

  • 高岱:“山西、陕西之虏,李思齐、张思道、扩廓帖木儿三人耳,如贺宗哲、孔兴等不足言也。李、张二虏虽拥众,然非我诸将敌,惟扩廓最强犷。扩廓一名王保保,察罕帖木儿养子也,勇略善用兵,故以逋播垂尽之势,犹能转斗千里,屡挫不衰。徐达自入中原,未尝少衂,独陇右之克甚艰,至多斩杀其部曲,则扩廓之故也。暨其祚终运讫,卒遁沙漠,而不为亡国之俘,此亦难能哉!我圣祖(指明太祖)激励诸将尝曰:‘王保保,天下奇男子也’,岂非深羡之耶?使扩廓得从圣祖,功名不当在李(文忠)、傅(友德)、汤(和)、邓(愈)之下,而甘心从夷,没为胡鬼,良可惜也!虽然其失在委身之初耳,既巳受元命、食元禄,则元亡不死,即北从为当,是又可深非哉?” 

  • 郑观应:“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英布、王霸、张辽、刘牢之、曹景宗、高敖曹、周德威、扩廓帖木儿等,战将也。” 

  • 和田清:“扩廓帖木儿在元末混乱时期挺身而起,对衰残的元室竭尽孤忠,曾一度讨平山东、河南的寇贼,两次打败山西韩店的明军,这里无需赘述。后来不幸随同元室北窜,退居漠北地方,但始终怀复兴之志,屡次威胁明边。尤其是洪武五年,在岭北歼灭明朝的征虏大将军徐达等的大军,使明人慑服,一时不敢进窥塞北。……当然,指挥败兵残卒的扩廓帖木儿,往往为新兴的明军所乘,几次尝到惨败的苦楚,但明人还害怕这个人,不敢轻举妄动。北元朝廷就靠他抱一线中兴希望。真可以说是孤掌支撑了将倾的天下。” 

  • 牟复礼:“在为元王朝效命的地区性领袖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和在明王朝崛起的历史中肯定是这些领袖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扩廓帖木儿。”“和他的养父一样,扩廓身材魁伟,有英雄气质,虽然他承受了双重文化遗产,但他对草原上武士理想的兴趣多于对汉族政治家的理想的兴趣。”“他的整个一生都受到巨大的压力,要他力求符合大草原的理想而不去与招致他敌人嘲笑的汉族身份认同。这就大大增加了人们对于了解他的个性和事业的兴趣。” 

5影视形象

类型

名称

出品地区

上映时间

王保保饰演者

电影

倚天屠龙记

中国香港

1978年

于荣

电视剧
  

倚天屠龙记

中国香港

1978年

焦雄

倚天屠龙记 中国台湾 1984年 彭金万
  

倚天屠龙记

中国香港

1986年

冯国

乞丐皇帝传奇

中国台湾 

1998年

金少龙

倚天屠龙记 中国香港 2001年 海俊杰
倚天屠龙记 中国大陆 2003年 洋光 
倚天屠龙记 中国大陆 2009年 孙祖杨
诸侯时代
  
蒙古 2014年 巴特包勒德
电视歌仔戏 朱洪武
  
中国台湾 1988年
  
纪丽如

6相关遗迹

兰州有王保保城。王保保城西南起自靖远路,东北至王家沟与朝阳村交接处,长1207米。王保保城原非街名,而是城名。据《皋兰县志》等志书记载,王保保城遗址有两处,一处在东岗坡上,今已不存;一处在今中山桥北端以东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带半坡上,为至正三十年(1370年,洪武三年)元末名将扩廓帖木儿所筑,故名王保保城,黄河北岸之旧址,今犹有残存。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书中描述

【1】范遥道:“大哥不妨猜上一猜。”杨逍道:“莫非是察罕特穆尔的女儿?”范遥拍手道:“不错,一猜便中。这汝阳王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叫做库库特穆尔,女儿便是这位姑娘了,她的蒙古名叫作甚么敏敏特穆尔。库库特穆尔是汝阳王世子,将来是要袭王爵的。那位姑娘的封号是绍敏郡主。这两个孩子都生性好武,倒也学了一身好武功。两人又爱作汉人打扮,说汉人的话,各自取了一个汉名,男的叫做王保保,女的便叫赵敏,‘赵敏’二字,是从她的封号‘绍敏郡主’而来。”韦一笑道:“这兄妹二人倒也古怪,一个姓王,一个姓赵,倘若是咱们汉人,那可笑煞人了。”范遥道:“其实他们都姓特穆尔,却把名字放在前面,这是番邦蛮俗。那汝阳王察罕特穆尔也有汉姓的,却是姓李。”说到这里,四人一齐大笑。(按:《新元史》第二百二十卷《察罕帖木儿传》:“察罕帖木儿曾祖阔阔台,祖乃蛮台,父阿鲁温,遂家河南,为颖州沈丘人,改姓李氏。”库库特穆尔虽为世子,实为察罕特穆尔的外甥。此等小节,小说中不必细辨。)

【2】正在此时,忽听得马蹄声响,一乘马急奔进寺,直冲到高塔之前,众武士一齐躬身行礼,叫道:“小王爷!”范遥从塔上望将下来,只见此人头上束发金冠闪闪生光,跨下一匹高大白马,身穿锦袍,正是汝阳王的世子库库特穆尔、汉名王保保的便是。

【3】王保保厉声问道:“韩姬呢?父王大发雷霆,要我亲来查看。”哈总管上前禀告,便说是鹿杖客将韩姬盗了来,现被苦头陀拿住。鹤笔翁急道:“小王爷,莫听他胡说八道。这头陀乃是奸细,他陷害我师哥……”王保保双眉一轩,叫道:“一起下来说话!”

【4】范遥在王府日久,知道王保保精明能干,不在乃父之下,自己的诡计瞒得过旁人,须瞒不过他,一下高塔,倘若小王爷三言两语之际便识穿破绽,下令众武士围攻,单是一个鹤笔翁便不好斗,自己脱身或不为难,塔中诸侠就救不出来了,高声说道:“小王爷,我拿住了鹿杖客,他师弟恨我入骨,我只要一下来,他立刻便会杀了我。”

【5】王保保道:“你快下来,鹤先生杀不了你。”范遥摇摇头,朗声道:“我还是在塔上平安些。小王爷,我苦头陀一生不说话,今日事出无奈,被迫开口,那全是我报答王爷的一片赤胆忠心。你若不信,我苦头陀只好跳下高塔,一头撞死给你看了。”

【6】王保保听他言语,七八成是胡说八道,显是有意拖延,低声问哈总管道:“他有何图谋,要故意延搁,是在等候甚么人到来么?”哈总管道:“小人不知……”鹤笔翁抢着道:“小王爷,这贼头陀抢了我师哥的解药,要解救高塔中囚禁着的一众叛逆。”王保保登时省悟,叫道:“苦大师,我知道你的功劳,你快下来,我重重有赏。”

【7】王保保喝道:“哈总管,你快派人上去,背负苦大师下塔。”

【8】王保保此时更无怀疑,眼见韩姬和鹿杖客双双裹在一条棉被之中,就算两人并无苟且之事,父王也不能再要这个姬人,低声道:“哈总管,举火,焚了宝塔。派人用强弓射住,不论是谁从塔上跳下,一概射杀。”哈总管答应了,传下令去,登时弓箭手弯弓搭箭,团团围住高塔,有些武士便去取火种柴草。

【9】鹤笔翁大惊,叫道:“小王爷,我师哥在上面啊。”王保保冷冷的道:“这头陀不能在上面等一辈子,塔下一举火,他自会下来。”鹤笔翁叫道:“他若将我师哥摔将下来,那可怎么办?小王爷,这火不能放。”王保保哼了一声,不去理他。

【10】王保保大怒,喝道:“鹤先生,你也要犯上作乱么?”鹤笔翁道:“你别叫人放火,我自不会来跟你捣乱。”王保保喝道:“点火!”左手一挥,他身后窜出五名红衣番僧,从众武士手中接过火把,向塔下的柴草掷了过去。柴草一遇火焰,登时便燃起熊熊烈火。

【11】王保保喝道:“拿下了!”那五名红衣番僧各持戒刀,登时将鹤笔翁围住。

【12】王保保手下共有十八名武功了得的番僧,号称“十八金刚”,分为五刀、五剑、四杖、四钹。这五僧乃是“五刀金刚”,单打独斗跟鹤笔翁的武功都差得远了,但五刀金刚联手,攻守相助,鹤笔翁武功虽高,但早一日被张无忌击得受伤呕血,内力大损,何况眼见火势上腾,师兄的处境极是危险,不免沉不住气,一时难以取胜。

【13】王保保手下众武士加柴点火,火头烧得更加旺了。这宝塔有砖有木,在这大火焚烧之下,底下数层便必必剥剥的烧了起来。

【14】韦一笑骂道:“射你个奶奶。哪一个不抛下弓箭,老子先宰了他。”一面骂,一面抽出长剑,纵身下地。他双足刚着地,五名青袍番僧立时仗剑围了上来,却是王保保手下十八番僧中的“五剑金刚”,五人手中长剑闪烁,剑招诡异,和韦一笑斗在一起。

【15】鹤笔翁挥动鹤嘴笔苦战,高声叫道:“小王爷,你再不下令救火,我可对你要不客气了。”王保保哪去理他。四名手执禅杖的番僧分立小王爷四周,生怕有人偷袭。鹤笔翁焦躁起来,双笔突使一招“横扫千军”,将身前三名番僧逼开两步,提气急奔,冲到了塔旁。五名番僧随后追到。鹤笔翁双足一登,便上了宝塔第一层的屋檐。五名番僧见火势烧得正旺,便不追上。

【16】灭绝师太服了苦头陀给她的解药后,只道真是毒药,自己必死,只是周芷若竟也被灌了毒药,毕生指望尽化泡影,心中如何不苦?正自伤心,忽听得塔下喧哗之声大作,跟着苦头陀和鹤笔翁斗口、王保保下令纵火等等情形,一一听得清楚。她心下奇怪:“莫非这鬼模样的头陀当真是救我来着?”试一运气,立时便觉丹田中一股暖意升将上来,和自中毒以来的情形大不相同。

【17】此时王保保手下的十八番僧中,倒有十四人攻到了张无忌身畔。张无忌心想擒贼先擒王,只须擒住了那头戴金冠的鞑子王公,便能要胁他下令救火放人,当下身形一侧,从众番僧间窜了过去,犹似游鱼破水,直欺到王保保身前。

【18】张无忌道:“你快下令救火放人,否则我可要对不起两位了。”赵敏叫道:“十八金刚,此人武功了得,结金刚阵挡住了。”那十八番僧适才吃过张无忌苦头,不须郡主言语点明,早知他的厉害,只听得当的一声大响,“四钹金刚”手中的八面大铜钹齐声敲击,十八名番僧来回游走,挡在王保保和赵敏的身前,将张无忌隔开了。

【19】这时何太冲、班淑娴等已先后跳下,都由张无忌施展乾坤大挪移神功出掌拍击,自直堕取为横摔,一一脱离险境。这一干人功力虽未全复,但只须回复得五六成,已是众番僧、众武士所难以抵挡。俞莲舟等顷刻间夺得兵刃,护在张无忌身周。王保保和赵敏的手下欲上前阻挠,均被俞莲舟、何太冲、班淑娴等挡住。塔上每跃下一人,张无忌便多了一个帮手。那些人自被赵敏囚入高塔之后,人人受尽了屈辱,也不知有多少人被割去了手指,此时得脱牢笼,个个含愤拚命,霎时间已有二十余名武士尸横就地。

【20】王保保见情势不佳,传令:“调我飞弩亲兵队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