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完我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大全>宁完我

本    名
宁完我
字    号
字公甫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辽阳
出生时间
1593年
去世时间
1665年
主要成就
《明史》总裁、《清太宗实录》总裁
旗    籍
汉军正红旗
官    职
弘文院大学士、太子太傅

宁完我

宁完我(1593—1665年),字公甫,辽阳(今属辽宁)人,清初大臣。 后金天命年间(1616—1626年),降努尔哈赤,隶汉军正红旗。历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太子太傅。清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卒,谥文毅。雍正年间,入祀贤良祠。

甯完我(1593年-1665年),字公甫,谥文毅。辽阳(今属辽宁)人。清代汉军正红旗人,历官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太傅兼太子太傅。敢言,好酒嗜赌、精通文史。

简介

天命年间归附努尔哈赤,初为贝勒萨哈廉家奴。

天聪三年(1629年)太宗召入直文馆,寻授参将。四年授世职备御。

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累进世职二等甲喇章京。

天聪十年(1636年)二月因赌博而削世职,尽收所赐,仍令在萨哈廉家为奴。

顺治元年(1644年)定鼎京师,被起用为学士。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授内弘文院大学士,充《明史》副总裁。

顺治四年(1647年)六月授牛彔章京。后复授二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

顺治六年(1649年)充太宗实录总裁官。

顺治八年(1651年)三月调内国史院大学士。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二月授满洲议政大臣,八月加太子太保。

顺治十二年(1655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顺治十三年(1656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顺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以老乞休。致仕。

康熙四年(1665年)卒,谥号文毅

生平

天聪三年(1629)八月二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极颁布了一道上谕:
“自古国家,文武并用,莫不以武功戡霍乱、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兴文治,余生员中,考取其文艺明通者优奖之,以昭作人之典。考校诸生,诸贝勒府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于九月初一日,命众臣公同考试,各家主母毋得阻扰。有考中者,仍以别丁偿之。”

这道上谕在九月初一获得实行,金国内举行了一次对文官人才进行检选的秀才初试。对于在贝勒萨哈廉家给事、隶属于汉军正红旗的甯完我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身为汉人的他,自天命年间被俘后 ,便在萨哈廉贝勒家为包衣。和许多当时在金国的汉人一样,天聪三年九月的这次考试改变了他们的地位,也改变了金国日后的走向。

清太宗的改革意图并非此时才首次显现。同年三月,清太宗将文臣们分为两部分:达海等人负责翻译汉籍,库尔缠等人负责记载国家政事 ,并且为他们设立了一处官署,满文为“bithei boo”,译为汉文即是“书房”了。这是自金国建国以来首次对文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分配,也是首次有了专属于文官的官署,可见清太宗对本国文官制度进行改革的企图心。甯完我即是在这样氛围下通过了九月的考试,进入金国的官僚体系中,成为一员秀才,旋即被清太宗听闻他“通文史” ,便召见了宁完我。在这次的会面中,宁完我向清太宗推荐了五个人与他一同擢升,后来官至内秘书院大学士、吏部右参政的鲍承先,也是其中的一员。宁完我从这天开始官拜参将,开始在文馆供职 ,人称“甯参将”或“甯榜式”。

这样的职称所代表的,是一种夹于文、武官间的身份。其时六部未设,文官的权责尚不明确,相较于前述翻译汉籍或记载国家政事等事务,随军出征的任务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天聪三年十一月清太宗出兵伐明的军队里,便有甯完我随行的踪影。虽然职称是参将,但清太宗并不是真的要这些文官带兵打仗。他们在军中的任务多元,被清太宗用来实行反间计杀袁崇焕的两个太监,甯完我便是看管人之一;有时也会担负起宣谕的工作,甚或是和敌将间的交流、实行计谋等。

除了这些武官不适合负责的使节、文书工作外,甯完我等文官在军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即是对整体的战略、政略的建议。相对于武官们在战术决策上的熟练,负责更高层次整体战略参赞的文官们,对于清太宗在整体政策和战略曾面上的决定,实有莫大的帮助,甯完我即是其中的一分子。甯完我等官员的奏疏不单是对于行军与否有所建议,还对时政提出了相关的见解,其中辨服饰、爱惜官员等事,更是日后宁完我“疏经数上”、屡屡提及之事。相关奏议虽已亡佚,但由这份记载可见:最少在甯完我任官的第一年内,便已有相关政策的提出了。

然而甯完我的仕途,却非从此便一帆风顺。他的个性和行事,曾两次为他召来大祸,其中一次甚至到了夺职没产、贬抑为奴的地步。李伯龙在天聪六年(1632)正月初八所上的“劾宁完我奏”,即是第一次针对甯完我的政治攻讦。在清史馆清缮本的宁完我列传传稿中,是这么记载着这次事件的:“(甯完我)顾嗜博,初从上伐明,令留守永平,以博为礼部参政李伯龙及游击佟整所诘,伯龙并劾完我好色好货,酒后为大言,请罢斥,当坐罪。上为诫谕,宥之。 ”排印本中还加上了“纵酒”一项罪名。对于这段记载,其中颇有可议之处:首先,这件事情是在甯完我留守永平时发生的吗?甯完我被令留守永平的记载,见于《清实录.太宗实录》的天聪四年二月甲子:“命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偕文臣索尼、甯完我喀木图、率正白、镶红、正蓝三旗将士镇守永平府。 ”然而同样在实录中,天聪五年十月二十六日时,却又有宁完我随军出征,并和石廷柱等人试图劝降祖大寿的记载。在此之后至天聪六年正月间是否甯完我又回到了永平,并无资料可循。且由实录“今游击范文程又补刑曹,量臣亦不得久居文馆也”一语可知,天聪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时,宁完我仍任文馆职 ,所以传稿中记载李伯龙所劾之事是否真发生于宁完我驻守永平期间,仍有待商榷。其次,宁完我是因为好赌而被李伯龙所劾吗?从〈李伯龙劾甯完我奏〉一文看来,他所列举的罪名有贪色、爱财、酒后狂言、毁谤圣上、大言欺世、培植党羽、招权纳贿等 ,其中除好财(好赌)外,无论何项罪名都远大于好赌,传稿内为何又要刻意强调因好博而被诘呢?在实录中有提到“以好博为李伯龙、佟整所首,审实。上宥其罪。 ”此处的“审实”指的是李伯龙奏章中的哪项罪名?由于今日所能见者仅剩李伯龙的奏本,佟整的已亡佚,故此事件的真实情况已不可考,仅能姑且依现存史料推断:佟整的告发,应为甯完我被评为“好博”的重要原因。有趣的是,在这个事件的下一个月,亦即天聪六年二月,清太宗便向掌管刑部事务的贝勒济尔哈朗下达了一道上谕:“近闻游惰之民,多以赌博为事。夫赌博者,耗财之源、盗贼之薮也。嗣后凡以钱及货物赌博者,概行禁止,违者照例治罪。其赌饮食者勿禁。”甯完我被劾和这道上谕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直接的佐证,然而两者在时间顺序上的紧凑,却不禁让人有着“清太宗是针对宁完我所发的警告”这种揣想。然而很显然地,无论是这道明令禁止赌博的上谕,或是对甯完我的“素行不检,屡诫谕之。 ”都没有改变甯完我的嗜好,终于在四年后为他惹上了大祸。

李伯龙和佟整的攻讦,并没有扳倒甯完我。他仍是“屡疏上,上每采其议”的清太宗亲信大臣,甚至“授二等甲喇章京。准袭六次。赐庄田奴仆。”然而这样的恩遇却在一次博奕后嘎然而止。天聪十年二月,被刘士英的家仆告发他与刘士英一同赌博。刘士英是天聪五年随着祖大寿一同归降的武官,经战功累积,天聪十年已由参将逐步累升为甲喇章京,职等与甯完我同。两人因为此事都受到了相当严重的惩罚:甯完我被革去世职、官职,并收回恩赐的庄园奴仆,并发回萨哈廉家为奴;刘士英则被抄家,发配至尚阳堡为民。 至此,甯完我在太宗朝的政治生命已经终结,终太宗一朝,始终“居恒抑郁,乃谢绝郊游,闭门思过。 ”

甯完我再次被起用,已是清人入关后的事了。详细的时间虽未见于史料,但可知道最迟至顺治二年,甯完我已被封为学士,并兼任修明史副总裁。这个时期的他一路官运亨通,即便是刚林、祁充格窜改实录的事件也没有影响到他 ,顺治十三年以大学士的身份“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赐羊酒,荫一子入监读书。”对当时的汉人文官而言,这几乎已是最高的殊荣了。两年后他即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大学士加一级之衔,“以原衔致仕。以遂颐养。”康熙四年四月去世,谥文毅。

相较于天聪年间,顺治时期他的官位更高、优遇更沃,然而各式传记中,对于他这段期间的事迹都着墨甚少。这固然是此时他并无特别杰出表现之故,连升官也是因为清世祖的特别优遇或考满加衔, 然而追根究底,还是因为此时他已不像天聪时期那般“遇事敢言 ”,除了弹劾

参考文献

  • 《清实录.太宗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影印中华书局本。
  • 《清实录.世祖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影印中华书局本。
  •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小红绫初纂本
  • 罗振玉,《天聪朝臣工奏议》,台北:台联国风,1968。
  • 《宁完我列传》,清史馆清缮本


以上内容来自维基百科

1人物生平

天命间来归,给事贝勒萨哈廉家,隶汉军正红旗。

天聪三年(1629年),太宗闻宁完我通文史,召令直文馆。宁完我入对,荐所知者与之同升,鲍承先其一也。寻授参将。

天聪四年(1630年),师克永平,命与达海宣谕安抚。又从攻大凌河及招抚察哈尔,皆有功,授世职备御。

天聪五年(1631年)七月,初置六部,命儒臣赐号“榜式”得仍旧称,馀称“笔帖式”。宁完我遇事敢言,尝议定官制,辨服色。十二月,上疏言:“自古设官定职,非帝王好为铺张。虑国事无纲纪也,置六部;虑六部有偏私也,置六科;虑君心宜启沃也,置馆臣;虑下情或壅蔽也,置通政。数事相因,缺一不可。上不立言官,不过谓我国人人得以进言,何必言官。臣请明辨之,我国六部既立,曾见有一人抗颜论劾者否?似此寂寂,岂国中真无事耶?举国然诺浮沉,以狡滑为圆活,以容隐为公道,以优柔退缩为雅重,上皇皇图治,亦何乐有此景象也?况今日秉政者,岂尽循理方正?属僚既不敢非长官,局外又谁敢议权贵?臣知国中事,上亦时得闻知,然不过犹古之告密,孰若置言官,兴利除害,皆公言之之为愈耶?言官既设,君身尚许指摘,他人更何忌讳?苟不至贪污欺诳,任其尽言,勿为禁制,此古帝王明目达聪之妙术也。若谓南朝言官败坏,此自其君鉴别不明,非其初定制之不善也。我国‘笔帖式’,汉言‘书房’,朝廷安所用书房?官生杂处,名器弗定。不置通政,则下情上壅,励精图治之谓何也?至若服制,尤陶镕满、汉第一急事。上遇汉官,温慰恳至,而国人反陵轹之。汉官不通满语,每以此被辱,有至伤心堕泪者,将何以招徕远人,使成一体?故臣谓分别服色,所系至大,原上勿再忽之也。臣等非才,惟耿介忠悃,至死不变。昨年副将高鸿中出领甲喇额真,臣具疏请留;今游击范文程又补刑曹,谅臣亦不得久居文馆。若臣等二三人皆去,岂复得慷慨为上尽言乎?”疏入,上颇韪之,命俟次第举行。

天聪六年正月,宁完我疏言:“昨年十一月初九日,自大凌河旋师,上豫议今年进取,至诚恻怛,推心置腹,蔼然家人父子。臣敢不殚精毕思,用效驽钝。臣闻千里而战,虽胜亦败。近年将士贪欺之习,大异於先帝时,更张而转移之。上固切切在念,而曾未显斡旋之术。人心不钅柬,必不得指臂相使之用。分军驻防,万难调停,虽诸葛复生,无能为也。又况蜂虿有毒,肘腋患生,疑贰之祖大寿,率宁、锦疮痍之众,坐伺於数百里间,杞人之见,不得不虑及也。”三月,上决策自将伐察哈尔,而宁完我以为大凌河降卒思遁,宜先图山海,还取锦州,因上疏谏。四月,师西出,度兴安岭,次都勒河,侦言林丹汗西走。宁完我与同值文馆范文程、马国柱合疏申前议,略言:“师已度兴安岭,察哈尔望风远遁,上威名显襮。臣度上且罢西征,转而南入。上怜士卒劳苦,不能长驱直入,徒携子女、囊金帛而归。苟若是,大事去矣!昔者辽左之误,诿诸先帝;永平之失,诿诸二贝勒。今更将谁诿?信盖天下,然后能服天下。臣等为上筹之,以为当令从军蒙古,每人择头人三二辈,挟从者十馀人,从上南入,馀悉遣还部。然后严我法度,昭告有众,师行所经,戒杀戒掠,务种德树仁,宏我后来之路。今此出师,诸军士卖牛买马,典衣置装,离家益远,见财而不取,军心怠矣,取则又蹈覆辙。上岂不曰‘我厉禁取财,其孰敢违’?上耳目所及,或不敢犯;耳目所不及,孰能保者?无问蒙古部长,及诸贝勒,稍稍扰民,怨归於上,此上所当深思者也。与其以长驱疲惫之兵入宣、大,孰若留精锐有馀之力取山海。臣等明知失上旨,但既见及此,不容箝口也。”是时上已决用兵於宣、大,五月,上驻归化城,召宁完我等计事。宁完我等疏论机宜,语详文程传。翌日,上谕蒙古诸部及诸贝勒申军律,盖采宁完我等前疏所陈也。 

天聪七年正月,宁完我疏言:“近日朝鲜交益疏,南朝和未定,沈城不可以常都,兵事不可以久缓,机会不可以再失。汉高祖屡败,何为而帝?项羽横行天下,何为而亡?袁绍拥河北之众,何为而败?昭烈屡遘困难,何为而终霸?无他,能用谋不能用谋,能乘机不能乘机而已。夫天下大器也,可以智取,不可以力争。臣请以棋喻,能者战守攻取,素熟於胸中,百局而百不负。至於取天下,是何等事,而可以草草侥幸耶?自古君臣相需,先帝时,达拉哈辖五大臣,知有上不知有人,知有国不知有家,故先帝以数十人起,克成大业。上今环观国中,如五大臣者有几人耶?每侍上治事,不闻谏诤,但有唯阿;惟务苟且,不肯任劳怨。於国何利?於上何益?钓饵激劝,振刷转移,臣望上於旦暮间也。古人有言:‘骐骥之局促,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虽有尧、舜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哑之指挥。’此言贵能行之。臣谨昧死上言,惟上裁择。”

宁完我他所献替,如论译书,谓:“自金史外,当兼译孝经、学、庸、论、孟、通鉴诸籍。”论试士,谓:“我国贪惰之俗,牢不可破,不当祗以笔舌取人,试前宜刷陋习,试后宜察素行。且六部中,满、汉官吏及大凌河将备,当悉令入试,既可觇此等人才调,且令此等人皆自科目出,庶同贵此途不相冰炭也。”论六部治事,谓:“六部本循明制,汉承政皆墨守大明会典,宜参酌彼此,殚心竭思,就今日规模,别立会典。务去因循之习,渐就中国之制度,庶异日既得中原,不至於自扰。昔汉继秦而王,萧何任造律,叔孙通任制礼。彼犹是人也,前无所因,尚能造律制礼;今既有成法,乃不能通其变,则又何也?六部汉承政宜人置一通事,上亦宜以译者侍左右,俾时召对,毋使以不通满语自诿。”宁完我疏屡上,上每采其议。宁完我又尝疏荐李率泰、陈锦,皆至大用。惟论用兵,力主自宁、锦直攻山海,不原出宣、大;孔有德、耿仲明降时,宁完我疏言当收其兵入乌真超哈,继又言有德、仲明暴戾无才,其兵多矿徒,食尽且为盗:皆未当上旨。

天聪九年二月,范文程上言荐举太滥,举主虽不连坐,亦当议罚。宁完我亦疏请功罪皆当并议,略言:“上令官民皆得荐举,本欲得才以任事,乃无知者假此幸进,两部已四五十人,其滥可见。当行连坐法,所举得人,举主同其赏;所举失人,举主同其罪;如有末路改节,许举主自陈,贷其罪。如采此法,臣度不三日,请罢举者十当八九;其有留者,不问皆真才矣。”上并嘉纳。

宁完我久预机务,遇事敢言,累进世职二等甲喇章京,袭六次,赐庄田、奴仆,上骎骎倚任,顾喜酒纵博。初从上伐明,命助守永平,以博为礼部参政李伯龙及游击佟整所劾,上为诫谕,宥之。天聪十年二月,复坐与大凌河降将甲喇章京刘士英博,为士英奴所讦,削世职,尽夺所赐,仍令给事萨哈廉家。是年改元崇德,以文馆为内三院,希福、文程、承先皆为大学士,宁完我以罪废,不得与。及世祖定鼎京师,起宁完我为学士。

顺治二年五月,授内弘文院大学士,充明史总裁。是年及三年、六年,并充会试总裁。又命监修太宗实录,译三国志、洪武宝训诸书,复授二等阿达哈哈番。八年闰二月,大学士刚林、祁充格得罪,宁完我以知睿亲王改太祖实录未启奏,当夺职,郑亲王济尔哈朗等覆谳,以为无罪,得免。三月,调内国史院大学士,命班位禄秩从满洲大学士例。寻授议政大臣。

顺治十一年三月,疏劾大学士陈名夏结党怀奸,胪举名夏涂抹票拟稿簿,删改谕旨,庇护同党,纵子掖臣为害乡里,凡七事;复言:“从古奸臣贼子,党不成则计不行。何则?无真才,无实事,无显功,故必结党为之虚誉。欲党之成,附己者虽恶必护,异己者虽善必仇,行之久而入党者多。若非审察乡评舆论,按其行事,则党固莫可破矣。臣窃自念,壮年孟浪疏庸,辜负先帝,一废十年。皇上定鼎,始得随入禁地,谨守臣职,又复十年,忍性缄口。然愚直性生,遇事勃发,埋轮补牍,虽不敢行;若夫附党营私以图富贵,臣宁死不为也。皇上不以臣衰老,列诸满大臣;圣寿召入深宫,亲赐御酒。臣非土木,敢不尽心力图报。名夏奸乱日甚,党局日成。人鉴张煊而莫敢言,臣不惮舍残躯以报圣主。”名夏坐是谴死。八月,加太子太保。顺治十三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顺治十五年九月,以老乞休,温谕命致仕。 

康熙元年正月,圣祖念宁完我事太宗﹑世祖有劳,命官一子为学士。康熙四年四月,卒,谥文毅。雍正六年七月,世宗命录宁完我子孙,得曾孙兰,以骁骑校待缺,赐宅,予白金五百。 

2主要成就

初在文馆办事,敢直言,精通文史。天聪间(1627-1635)屡上建议;定官制、辨服色,论伐明策略,论考试取官,多被采纳。好赌博,曾被免职。清朝入关后,重新起用,任修纂《明史》总裁、《太宗实录》总裁及三届会试总裁。翻译《三国志》、《洪武宝训》等。顺治十五年(1658)乞休,康熙四年四月卒,谥文毅。

3人物评价

《清史稿》:完我忠谠耿耿,历挫折而不挠,终蒙主契。 

4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二·列传十九》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书中描述

【1】只听得最前的一名花白胡子的老官说道:“臣范文程见驾。”其次一名身材魁梧的官员道:“臣宁完我见驾。”最后一名官员脸容尖削,说道:“臣鲍承先见驾。”袁承志心道:“这三个官儿都是汉人,却投降了鞑子,都是汉奸,待会顺手一个一剑。”又想:“他们跟鞑子皇帝怎地又都说汉话?”

【2】宁完我道:“启禀皇上,臣已详细查过。明军带兵的总兵姓水,名叫水鉴,武艺甚是了得。”皇太极“哦”了一声,道:“你们去仔细查明,能不能设法要他降我大清,瞧他是贪财呢,还是爱美色。倘若他倔强不服,便叫曹化淳在明朝皇帝跟前说他的坏话,罢他的官,杀他的头。但首先要设法令这人为我大清所用。此人能打败阿巴泰,那是人才,咱们决不能轻易放过了。”三名官员齐声道:“皇上圣明英断,那水鉴若肯降顺,是他的福气。”

【3】宁完我道:“启奏皇上:我大清的满洲人少,汉人众多。

【4】皇太极两侧抢上四名卫士,不及拔刀,已同时挡在皇太极身前。嗤嗤两响,两名卫士已身中金蛇剑而死。皇太极身手甚是敏捷,从龙椅中急跃而起,退开两步。这时又有五六名卫士抢上拦截,宁完我与鲍承先扑向袁承志身后,各伸双手去抱。袁承志左脚反踢,砰砰两声,将宁鲍两人踢得直掼出去。便这么缓得一缓,皇太极又退开了两步。

【5】皇太极道:“玉真总教头和众武士、众侍卫护驾有功,重重有赏。老鲍、老宁,你们受伤了吗?”鲍承先和宁完我已由众侍卫扶起,哼哼唧唧的都说不出话来。

【6】就在这时候,清兵捉到了两名明官派在城外负责养马的太监,一个叫杨春,一个叫王成德。皇太极心生一计,派了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甚、达海等人监守。俘虏了两名小小太监,何必要派五名将领来监守?其中当然有计。高、鲍、宁三人是投降满清的汉人。到得晚上,鲍承先与宁完我二人依照皇太极所授的密计,大声“耳语”,互相说道:“这次撤兵,并不是我们打了败仗,那是皇上的妙计。你不见到么?皇上单独骑了马逼近敌人,敌人军中有两名军官过来,参见皇上,商量了好久,那两名军官就回去了。皇上和袁督师已有密约,大事不久就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