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克爽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大全>郑克爽

郑克爽

本    名
郑克塽
别    称
郑秦、秦舍
字    号
字实弘,号晦堂
所处时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东宁承天府
出生时间
1670年8月13日
去世时间
1707年9月22日
封    号
镇国将军、延平王、海澄公
逝世地
北京
享    年
37岁

郑克爽

郑克塽(1670年8月13日—1707年9月22日 ),幼名秦,人称秦舍,字实弘,号晦堂,郑经次子,郑成功之孙。1681年郑经及陈永华相继去世,重臣冯锡范联合郑经从弟等人发动政变,刺杀监国郑克臧得逞,立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为延平郡王。[2-3]    1683年,清朝水师提督施琅于澎湖海战大破郑军舰队,攻占澎湖,郑军主将刘国轩逃回台湾。冯锡范遂劝说郑克塽降清。七月初五,冯锡范命郑德潇写降表。七月十五,冯锡范将郑克塽送交施琅。八月十三,施琅进入台湾受降。随后郑克塽前往京师,隶属汉军正红旗,

1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康熙九年(1670年),郑克塽于东宁承天府出生,其生母为延平王郑经的后宫夫人黄氏,郑克塽的嫡母为早已于康熙五年(1666年)逝世的郑经嫡妃唐氏。郑克塽为郑经的次子,郑克臧为其同父异母的兄弟。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已经起兵反清,耿精忠遣人入台请求郑军入闽作为援助。郑经西征清朝福建的时候,册立嫡长子郑克臧为延平王世子,授予监国的职务、掌理明郑王朝国政。并将陈永华之女陈氏许配给了世子郑克臧,而冯锡范之女冯氏则许配给了郑克塽。

康熙十九年(1680年),郑经西征内地的时候被清军主帅康亲王杰书击败,无功而返。 而就在郑军入闽的时候,监国郑克臧的岳父、东宁总制陈永华奉命留守台湾,兼管这里的兵马和守卫情况,颇有人望,郑军撤回台湾后,郑克塽的岳父冯锡范嫉恨陈永华,想要谋取他的兵权,郑经大将刘国轩与冯锡范的态度暧昧。冯锡范设计而对陈永华说:“在西征上我没有立下功劳,回来后仍占据国家大位,觉得不妥,所以我将辞去职务,在家静养以渡余年。”这话深深让陈永华感动,既然最令人头痛的一介武夫冯锡范都懂得要刺位,自己也应辞职,即向郑经提出解除兵权的辞呈。郑经不想批,但冯锡范却大加赞同并说道:“永华勤劳数载,形神已焦。今欲乞休静摄,情出于真,宜俯从之。”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郑经批准,并将陈永华所管辖全国最骁壮的部队勇卫军交由刘国轩;冯锡范仍然任职侍卫,并不辞职。 五月,陈永华被解除职务,并辞去东宁总制之职,不久忧郁而死, 陈永华的逝世标志着郑克臧势力大减。

夺得王位

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二十八日,郑克塽的父亲郑经病逝,他的诸位兄弟为争夺王位大打出手。当时世子为郑克塽的长兄郑克臧,郑克臧是陈永华的女婿,已经成年,担任监国很多年了,各方面的评价都不错。冯锡范想要让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取代郑克臧,并且派人同郑氏宗亲郑聪、将领刘国轩商议。刘国轩本非奸邪之徒,但冯锡范之父冯澄世对刘国轩有提拔之恩,刘国轩曾拜冯澄世为义父,这层密切关系使刘国轩失去正义,也遗忘托孤使命,促使冯锡范后来的弑君。

并且他们向太妃董氏进“郑克臧非郑氏骨肉,而是李氏之子”等谗言,共同策划、发动东宁之变。不久,冯锡范与郑经的诸子以郑克臧非嫡出之由,将其缢杀。郑克塽承袭了延平王的爵位。政变后,郑克塽被拥立为新王。继位后,郑克塽先是晋封宗室与政变的功臣,分别赐予公、侯、伯等爵位;随后又追赐祖辈郑成功夫妇以及父辈郑经夫妇谥号。

郑克塽被拥立后后,冯锡范自以拥立有功,表封为忠诚伯,仍管侍卫,兼参赞军机。 弑君的郑聪为辅政公,然而资才庸懦,事少决断,惟冯锡范是听;郑明、郑智为左右武骧将军。又将“克臧螟蛉难嗣大位”的文书通告四方,民心、军心尽丧。

同年七月,清朝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向康熙帝上奏说:“郑经死后,郑克塽年幼,诸将不能协同作战,郑克塽不能驭下,兵民离心,如果此时派出大军征讨台湾必能攻克,机不可失啊。”康熙帝听后当即表示同意李光地的建议并且准备攻台。 

而此时,郑克塽统治下的台湾在经济上、军事上也远非昔日可比。经济上,台湾已连续三年发生自然水旱灾害,粮食歉收,米价飞涨。多年战争的消耗,也使台湾府库空虚,财政拮据。为筹集粮饷,扩充军队,抵御清军的进攻,郑氏集团加强了对台湾各族人民的压榨和勒索,岛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时有发生。军事上,郑军在大陆沿海地区的作战中损失惨重,最后仅剩千余人逃回台湾。此时台湾、澎湖两地的郑军尚有5万余人,大小战船200 艘左右,但军心涣散,士气低落,不断有郑军官兵驾船投奔大陆,向清政府投诚。 

兵败降清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一月,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提请专征权,进剿台湾。福建总督姚启圣仍然主张招抚。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向清政府请求照琉球、朝鲜例,只称臣进贡,不剃发登岸,这一请求遭到了清朝的反对。 清郑双方爆发澎湖海战,大清水师提督施琅大败刘国轩及董腾等人,取得澎湖安抚司;刘国轩随后逃回东宁。战败后,东宁朝廷开始商讨接下去的对策,主要分为“再战派”与“主和派”。

再战派以中书舍人郑得潇、建威镇黄良骥、水师镇萧武、中提督中镇洪拱柱等人为中心,向克塽以及冯锡范力主征伐吕宋、永保明郑国祚;然而,原本听从再战派的冯锡范却听信刘国轩的主和言论,最终选择投降清朝,而年幼无权的郑克塽也跟他一起投降了。 七月初五,冯锡范命郑德潇写降表。 七月十五,冯锡范将郑克塽送交施琅,并提出“三不伤”请求,即清军入岛“不伤郑室一人,不伤百官将士一人,不伤台湾黎庶一个”。八月十三,施琅进入台湾受降。 

晚年逝世

随后郑克塽全家被送往京师,隶属汉军正红旗,受封为海澄公。   台湾平定之后,清廷议政王等会议决议:将明郑后裔及伪官人等,安插直隶、河南、山东等省,但郑克塽、刘国轩、冯锡范等人不便安插外省,应将伊等近族家口,俱着遣来,编入旗下。施琅得知后权衡利弊,向朝廷上了《移动不如安静疏》,主张就近安插。奏道:“若行移驻,其间有眷口者不少,无眷口者亦多,远涉长途,不堪艰瘁,逃匿生患,所不能无。又沿途搬运,百姓有策应人夫之苦,经过郡县,官吏有备给口粮之费,所到地方有拨动民房之扰;开恳耕作,有应给牛种农具之资,又是一番苦累……”这一意见既有利于稳定刚刚回归的台湾军民人心,又能节省大量人财物,于是康熙帝下旨改变了原来的决定,仅将郑、刘、冯及明裔朱恒等人遣京;其余郑军四万余名投诚人员发回原籍受职、入伍、归农,各听其便。 

清廷不许郑克塽回福建居住,与家人被软禁在北京朝阳门外的一条胡同里,而这里正是当年清廷软禁其曾祖父郑芝龙的地方。为防止前明及郑氏政权余党滋事,清廷对郑克塽的活动进行严格控制。在降清后20多年间,郑克塽仅回泉州两趟,一次为祖父郑成功的遗骸迁回泉州,一次为郑氏祖庙修缮,且每次仅停留数日便被要求限期返京。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内务府编立佐领,由郑克塽的二弟郑克壆管理,分隶正黄旗汉军。雍正四年拨入正红旗汉军。清廷对郑克塽不谓刻薄,也非厚待。郑克塽虽授以公爵称号——汉军公,却有衔无职,坐吃山空。郑家人口众多,一个佐领仍无法维持生活,因此请求归还在闽、粤被侵占的祖产,结果是在晋江、同安、漳州、广东各地祖产全被地方官所占,非但不还,反将郑氏家人诱往数年,拖毙二命。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八月二十七日(9月22日),年仅37岁的郑克塽卒于北京,爵位无袭。郑克塽弟郑克壆,奉清朝之命将郑成功、郑经骸骨迁葬福建泉州。郑克塽死后,其母黄氏向清廷要求发还郑家产业,但不了了之。 

2主要成就

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二十八日,郑经逝世,他死后王位的继承顺理成章应由长子、监国郑克臧即位,但冯锡范起而反对,联合郑经的王弟郑聪、郑明、郑智、郑柔等人杀掉郑克臧,协助郑克塽夺得王位。

郑克塽即位之时,清朝政府统治中国已成定局,郑氏政权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割据政权。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八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向澎湖、台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 台湾的统一也使得东南安定,匪患大减。

3人物评价

郑成功之后其子孙郑经、郑克塽为首的郑氏集团,将他们统治下的台湾变成同清政府长期对峙的独立王国,为结束分裂局面,消除东南沿海的长期威胁,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清政府对台湾郑氏集团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战略和策略。澎湖海战后,郑克塽在大势所趋之下,率残部归降,不仅减少了战争伤亡,而且也是其后康熙皇帝设置台湾府,第一次真正意义在台湾岛上建立行政机构进行管辖。(元代只是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上到看一次) 

4家族成员

祖辈

  • 高祖父:郑士表(另一说郑绍祖),字毓程,号象廷,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

  • 曾祖父:郑芝龙,又名一官,号飞黄。为明末时期东南沿海武力海商集团之领导人,因从事海上贸易而致富,并组织强大的武力做为后盾,为后来郑氏王朝抗清实力的奠基人。

  • 曾祖母:田川氏(1601年-1646年)日本九州平户川内浦人。名不详。她生于田川家,后来母亲改嫁给从中国福建泉州移民到平户的华人铁匠翁翊皇,她也成为翁翊皇的继女,因而亦作翁氏、翁太妃。

  • 祖父:郑成功。

  • 祖母:董酉姑,福建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之女,郑经生母。

父母

  • 父亲:郑经,郑成功长子,字符之,号式天,乳名锦。继承父亲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之官爵;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纪录中被称为“台湾国王”。

  • 嫡母:王妃唐氏。

  • 生母:黄氏。

兄弟

  • 兄长:郑克臧。

  • 弟弟:郑克壆。

妻子

  • 冯氏,冯锡范之女。

儿子

  • 长子:郑安福。

  • 次子:郑安禄。

  • 三子:郑安康。

5史籍记载

  •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 

  • 《台湾通史:卷二建国纪》 

6艺术形象

影视 演员
1984年《鹿鼎记》
  
戴志伟
  
1998年《鹿鼎记》
  
郭耀明
2008年《鹿鼎记》
  
乔振宇
2014年《鹿鼎记》
  
林江国
《施琅大将军》
  
鲍洪星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书中描述

【1】韦小宝从桌底下钻出来,只见地下横七竖八的躺了一大堆人。双儿和曾柔躺在厅角落里;四名假妓女晕倒在地:郑克爽本来伏在桌上,打斗中椅子给人推倒,已滚到了桌子底下;阿琪下身搁在一张翻倒的椅上,上身躺在地下。一干人个个毫不动弹,有的是被点中了穴道,有的是为迷春酒所迷,均如死了一般。

【2】只见阿珂兀自沉睡,长长的睫毛垂了下来,口唇边微露笑意,她昏迷之中,多半兀自在大做好梦,正跟郑克爽亲热。

【3】忽听得郑克爽在厅中叫道:“阿珂,阿珂,你在哪里?”喀喇声,呛啷啷一片响亮,撞翻了一张椅子,桌上杯碟掉到地下。阿珂听到他在厅上,那么抱住自己的自然不是他了,一惊之下,又清醒了几分,颤声道:“你……你是谁?怎么……我……我……”韦小宝笑道:“是你的亲老公,你也听不出?”

【4】郑克爽跌跌撞撞的冲进房来,房中没半点光亮,砰的一声,额头在门框上一撞,叫道:“阿珂,你在哪里?”阿珂道:“我在这里!放开手!小鬼,你干……干甚么?” 郑克爽道:“甚么?”他不知阿珂最后这两句话是对韦小宝说的。

【5】郑克爽又惊又怒,喝道:“韦小宝,你在哪里?”韦小宝得意洋洋的道:“我在床上,抱着我老婆。我在洞房花烛,你来干甚么?要闹新房么?”郑克爽大怒,骂道:“闹你妈的新房!”韦小宝笑道:“你要闹我妈的新房,今天可不成,因为她没客人,除非你自己去做新郎。”

【6】郑克爽怒道:“胡说八道。”循声扑向床上,来掀韦小宝,黑暗中抓到一人的手臂,问道:“阿珂,是你的手么?”阿珂道:“不是。”

【7】郑克爽只道这手臂既然不是阿珂的,那么定然是韦小宝的,当下狠狠用力一扯,不料所扯的却是假太后毛东珠。她饮了迷春酒后昏昏沉沉,但觉得有人扯她手臂,左手反过去拍一掌,正好击在郑克塽顶门。她功力已去了十之八九,这一掌无甚力道。郑克爽却大吃一惊,一交坐倒,脑袋在床脚上一撞,又晕了过去。阿珂惊呼:“郑公子,你怎么了?”却不听见答应。韦小宝道:“他来闹新房,钻到床底下去了。”阿珂哭道:“不是的。快放开我!”韦小宝道:“别动,别动!”阿珂手肘一挺,撞在他喉头。韦小宝吃痛,向后一仰。阿珂脱却束缚,忙要下床,身子一转,压在毛东珠胸口。毛东珠吃痛,一声大叫,伸手牢牢抱住了她。阿珂在黑暗之中也不知抱住自己的是谁,极度惊恐之下,更是没丝毫力道,忽觉右足又给人压住了,只吓得全身冷汗直冒:“床上有这许多男人!”

【8】帐子刚放下,玄贞等已来到房间,各人手持火把,一眼见到郑克爽晕倒在床前,都感诧异。又有人叫:“韦大人,韦大人!”韦小宝叫道:“我在这里,你们不可揭开帐子。”

【9】韦小宝吩咐将郑克爽绑起,用轿子将阿琪送去行辕,随即将帐子角牢牢塞入被底,传进十余名亲兵,下令将大床抬回钦差行辕。亲兵队长道:“回大人:门口太小,抬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