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恩仇录》的写作,受惠于《水浒》颇多。金庸自己也说:“我学《水浒》写《书剑恩仇录》,书中领袖陈家洛与清朝皇帝妥协,受到欺骗,结果十分悲惨,实际上主题是反对向封建官府投降、妥协,含有必须反抗到底的意义。”(《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第31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这是从立意上说。有人认为红花会众英雄的群体形象的塑造借鉴了梁山好汉,则是从人物形象而言。其实,在情节细部,《书剑》也有“偷招”。
《书剑恩仇录》第784-785页,红花会群雄、少林寺众僧等被御林军围在宫内:
霍青桐见众人杀敌甚多,但不论冲向何处,敌兵必定跟着围上,抬头四望,果见鼓楼屋顶上站着十多人,内中四人手提红灯分站四方,群雄杀奔西方,西方那人高举红灯,杀奔东方,东方便有红灯举起。霍青桐对陈家洛道:“打灭那几盏红灯便好办了!”赵半山听了,从地下捡起一张弓,拾了几枝箭,弓弦响处,四灯熄灭。
群雄喝一声彩。清兵不见了灯号,登时乱将起来。
这很容易在《水浒》中找到其血缘。《水浒》第四十八回,宋江率军攻打祝家庄失利,好不容易摆脱盘陀路往外走:
宋江去约走过五六里路,只见前面人马越添得多了。宋江疑忌,便唤石秀问道:“兄弟,怎么前面贼兵众广?”石秀道:“他有烛灯为号。”花荣在马上看见,把手指与宋江道:“哥哥,你看见那树影里这碗烛灯么?只看我等投东,他便把那烛灯望东扯;若是我等投西,他便把那烛灯望西扯。只那些儿,想来便是号令。”宋江道:“怎地奈何的他那碗灯?”花荣道:“有何难哉!”便拈弓搭箭,纵马向前,望着影中只一箭,不端不正,恰好把那碗红灯射将下来。四下里埋伏军兵不见了那碗红灯,便都自乱撺起来。
模仿是太明显了。也许是金庸模仿得正在兴头上,他似乎忘了赵半山是一位使暗器的大师,举手投足都是暗器,何必那么麻烦的“从地下捡起一张弓,拾了几枝箭”作花荣呢?
金庸书屋 jinyongshuwu.com